摘要:中医药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历史,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语言里,形成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固定搭配。笔者现说说这些与药有关的成语。

成语与药1.png

成语是汉语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众人皆说,成之于语谓之成语。中医药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历史,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语言里,形成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固定搭配。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些与药有关的成语。

第一类是带“药”的成语。这些成语多数浅显易懂、寓意明确、耳熟能详,现罗列如下,不做更多解释:药到病除、药石无功、药石之言、药店飞龙、药笼中物、不药而愈、良药苦口、勿药有喜、美疢药石、乞灵药石、不龟手药、不可救药、不死之药、采兰赠药、对症下药、腐肠之药、狗皮膏药、韩康卖药、剪须和药、苦口良药、灵丹妙药、蜀贾卖药、万金良药、早占勿药、换汤不换药、售胝足之药。

在古代除了中草药熬成的汤剂,人们用来治病工具还有砭石。砭石是一种矿物质,加热后可用于热敷,也可用来刮痧或制成砭针、砭刀等医疗工具,因此人们常常用“药石”两字来代表医药。

龙骨是一种中药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大象、犀牛的化石,具有镇静、敛汗、涩精作用,常用来治疗失眠多梦、神经衰弱、遗精遗尿等疾病。飞龙指的不是生活在森林里的松鸡,而指的是中药龙骨,因此,药店飞龙用来比喻人太瘦,像药店里的龙骨一样一点肉都没有。

药笼指的是盛放药材的器皿,古时候药品流通不发达,药品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除皇室有专门的药材储藏机构外,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总喜欢在家里备一药笼,将收集来的药材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药笼中物常用来代指人才储备。

sdfd

“美”字不仅指漂亮,古汉语里也有溺爱、姑息的意思。“疢”字现不常用,古通“病”,主要指热病。“美疢药石”四个字连起来,如不知其出处,则词义不完整,无法解释。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国政被三个有势力的家臣把持,史称“三桓”,分别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桓”之间也互不买账。鲁襄公时季孙氏谄媚以求得更大权力,孟孙氏则根本不把鲁襄公当老大。鲁襄公头脑还算清醒说出了下面一段话:“季孙之爱我,疾疢也; 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因此,这个成语就是比喻虚伪的逢迎不如严厉的批评。

“龟”是个多义字,中医学常用来指冻伤使皮肤开裂,龟手就是俗语中的皴手。“不龟手药”字面意思就是使手不冻裂的药,也就是“冻伤膏”啦。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宋国有一户人家,依靠祖传的“冻伤膏”秘籍,独霸当地浣纱业务,一个外地人花重金购得此秘方,并把它献给了吴国。这吴国和越国是一对老冤家,连年打仗;这年冬天战争片再次上映,天寒地冻还是水战,吴国战士有冻伤膏护体,愈战愈勇,把越国打的落花流水。战后,那个献上不龟手药秘方的人得到吴王厚重的封赏。庄子老先生在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起眼的东西用好了也能发挥大作用。因此,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微才薄技。

sdfd

“采兰赠药”里的“兰”是一种香草,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中药“佩兰”,佩兰有香气,古时候没有香水,妇女喜欢藏一把佩兰在身上以增加体香。“药”也不是现在的药品而是芍药。这个成语源自《诗经·郑风·溱洧》,原文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首诗描写了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场面,女方那是相当的主动,翻译过来就是:春暖花开,河水漫漫,少男少女,河边佩兰。女的说去那边看看,男的说已经看完。女的说还想再看,男的随身向前。河水漫漫,笑声不断。芍药鲜艳,采之相献。现在采兰赠药这个成语就好理解了,就是互赠礼物,表示相爱的意思。

sdfd

“腐肠之药”语出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七发》。枚乘曾经当过吴王刘濞的郎中,这是规劝刘濞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的劝谏书。其中有“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的句子,这里的腐肠之药指的是肥肉、好酒,看来枚乘的养生观念还是蛮超前的。

sdfd

再来说说“韩康卖药”,韩康是汉朝人,那时隐士风气盛行,有的是真隐士,朝廷怎么征召也不出来做官;有的是假隐士,做隐士是为了扬名,等着朝廷来召。韩康算是个真隐士,常年隐居山中靠采药卖药为生,他做生意的特点是不能讨价还价。有一次他在长安街头卖药,一个卖药的妇女非要还价,还说我认识你,你就是不还价的韩康。这下韩康懊恼了,我卖药隐居为的就是不让人认识我,现在连家庭妇女都把我认出来了,我的隐居大业好失败!于是就逃到更深的山里去了。现在用韩康卖药指逃名避世。

sdfd

中医用药除了开具治病的药味以外,还有加用药引子一说。所谓药引子就是将药物引导到应该起作用的部位,那这就和现代的靶向药物载体差不多了。药引子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黄酒、葱白汤、蜂蜜水外还有昆虫、玉石甚至人肉。人头发或胡须烧成灰也可做药引子,这不唐朝时大将李勣病了,请来医生看病,开了处方后还必须用胡须灰做药引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时人们对自己胡子的重视程度比现在高多了。正在这危难之际,李世民二话不说,咔嚓一声剪断自己的胡须用来和药。这下把李勣感动的不行不行的,从此就死心塌地地为李家卖命了。他们君臣二人共同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剪须和药”用来比喻上级关心、体恤下属。

明朝有半仙之体的刘伯温在他著的《郁离子》里给我们讲了一个三位四川药商卖药的故事。一个专门微利卖好药;一个诚信卖好药与劣药,坚持价格分开;一个专门以低价卖劣药,而且经常多送一些。一年下来,专门卖劣药的商人大发,门槛都被人挤破,而专卖好药的商人则门前冷清,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这对我们现在的商业运作倒有些启示,但“蜀贾卖药”这个成语是贬义的,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sdfd

“狗皮膏药”和“售胝足之药”两个成语相类,按刑侦术语说可以并案处理。现在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词,都是骗人的意思,但其实都是冤案。狗皮膏药的创始人叫姚本仁,江西人。这姚本仁医术高超,在明崇祯时是御医,后来告老还乡,在漳德府开了家医馆,专门配制姚家膏药,其特点是以狗皮为载体。由于他医德高尚,经常赊药济困,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人们记住他以狗皮为药物载体的特征,狗皮膏药也就出名了。这么好的药咋就成了骗人的代名词呢?这可能与另一个传说有关,八仙之一的李铁拐有一项专业技能是制膏药,有一天他化作一个腿上长疮的乞丐到漳德府膏药专卖店王员外家讨药,王员外好心给他免费治疗,可越治越重。王员外心怀歉意,第三次治疗时,王员外家大狗扑过来咬住乞丐的腿,王员外又气又急,一棍子把狗打死。回头又专心配好膏药送来,这时乞丐已经把狗吃了,地上只剩几块狗皮。乞丐二话不说将药涂在腿上,并盖上狗皮。乞丐腿上的伤却奇迹般转瞬既愈,乞丐哈哈大笑着走了。这样看来骗人的是李铁拐,不是王员外,更不是膏药本身,这狗皮膏实在是冤啊。“胝”字的意思是老茧,售胝足之药就是卖治疗脚底老茧的药,古人认为老茧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因此售胝足之药就是骗人了。但按现代观点来看,如果老茧是病理性的异常增生,那肯定是需要治疗的,售胝足之药有什么错?

成语与药2.png

第二类是与药学行业相关的成语。这类成语相对较少,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悬壶济世、橘井香泉、君臣佐使、如法炮制、十全大补、扶正祛邪、以毒攻毒。

古代游医走街串巷,常用的药品储藏设备就是葫芦。久而久之葫芦就是医药行业的标志物,因此“悬壶济世”就是治病救人的意思。

与“悬壶济世”同样成为中医代名词的成语还有“橘井香泉”和“杏林春暖”两个。橘井的故事讲的是湖南郴州孝子苏耽,临死之前知道来年当地要发生大瘟疫,他告诉他的老母亲,把院子里橘树叶摘下一片,再在井里取一升水,煎汤服饮就可避免瘟疫。他死后,来年果然发生瘟疫,他母亲按照他说的去做,不但自己躲过了瘟疫,还救活了众多百姓。杏林的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名医董奉医德高尚,看病不收钱,只要求患者病愈后在其住宅附近按病情轻重种几颗杏树。多年后他拥有了一大片杏林,并且硕果累累。有人来买杏,他还是不收钱,要求拿谷物来换,每年他都用这些谷物救济很多贫民。也许是两家人高尚的品德感动了所有的人,橘井和杏林都未发生被人盗用现象,有人就臆想为有神兽看护,于是就又衍生出两个成语:“龙蟠橘井”“虎守杏林”。更有一副对联赞曰:董氏杏林凭虎守,苏家橘井有龙蟠。

sdfd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影响疾病的因素可能有多种,因此,中医开具处方很少由一味药材单打独斗,而是由多味药材联合发挥作用。各味药材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医参照人类社会关系学给它们安排了不同的角色。君药负责对主病或主证起治疗作用;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也可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佐药除作为君、臣药的助手外,也可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还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使药的作用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君臣佐使”既是治病药方也是一个小社会。

中药原生药材一般不能直接作药用,而是要经过加工炮制。中药炮制有增效、减毒的作用。炮制工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叫《中药炮制学》《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每种药材的药性不同,炮制方法各异,除净选、干燥、粉碎外,还有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多种手法。无论怎样各种药材的炮制都有成规可循,“如法炮制”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按现成的办法行事。

sdfd

“十全大补”的意思为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借以比喻某项办法、方案对事情有巨大补益。十全大补的药方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首先载录该药方的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为十全大补汤,方中有人参、黄芪、当归、地黄、川穹、肉桂、茯苓、白术、白芍、甘草十种中药材。该方属气血双补剂,健脾和胃、补肝益肾,对气血两亏身体虚弱者确有疗效。后世将其改为十全大补丸,处方中的人参替换为党参。由于十全大补名字太过招摇,有好事者又开发了养生的十全大补汤,里面除了中药还有鸡鸭鹅等肉类食物。最近又有十全大补酒出现,这只能靠使用者自己斟酌了。

sdfd

“扶正祛邪”和“以毒攻毒”本来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疾病是受外邪所侵,而之所以受外邪所侵是因为本身正气不足,因此驱邪必先扶正;毒疮等疾病的治疗,只有用有毒性的药材治疗才能见效。扶正祛邪作为成语则引申为加强自身修养,以抵制外来干扰。以毒攻毒作为成语则引申为用对方的利害方法来压制对方。

成语与药3.png

第三类是含有中药名的成语。由于可作药用的动植物很多,而涉及动植物的成语也不胜枚举,这里只选择常见的中药材成语:沉檀龙麝、牛溲马勃、三年之艾、不稂不莠、薰莸异器、椿萱并茂、萍水相逢、蒲柳之姿、明日黄花、薏苡明珠、信口雌黄。

“沉檀龙麝”说的是四种著名的香料:沉香、檀香、龙脑香和麝香。这四种香料非常名贵,价值不菲,有香料圣品的美誉。因此,沉檀龙麝这个成语就是指某一事物在某一领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精品中的极品,可见这是夸人的最佳词汇。其实这四种香料也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我们一一为大家介绍。

sdfd

“沉香”名列四大名香之首,绝非浪得虚名。因为它的形成由一系列偶然因素组成,对普通人来说沉香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宝,沉香因树种、产地和形成条件不同而千变万化,对它的研究已形成专门的学问,要想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把它说清楚实在太难,现仅就其药用价值略述一二。沉香来源于白木香或瑞香科乔木沉香,白木香现在仅分布在海南、台湾和广东等少数几个亚热带省份;沉香树则只能到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去找了。沉香是树脂和木质的混合体,树脂由沉香或白木香植物分泌,沉香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只有树龄在20年以上的野生植物才能分泌树脂,这也叫“结香”;问题是不是树龄20年的植物都能结香,就像育龄期妇女不一定都能生小孩一样。那么什么条件可促使它结香呢?一般植物受到雷击、风折、虫蛀或动物攀爬损伤表皮等情况时,植物启动自身修复机制而分泌树脂。但这仍然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如同育龄妇女结了婚也不一定生小孩,更要命的是如果万幸结了香,这颗树往往会死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到此仅是成品沉香生命历程的一半,含有树脂的树木枯死后倒折在地或跌落水中,再接受环境中真菌的感染,将树脂含量较小的木质部分分解掉,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沉香。这样得到的沉香叫“死香”,而在植物还活着的时候将分泌树脂的部分割取下来叫“活香”,显然“活香”不如“死香”。沉香或白木香植物的木质比重较低,约0.4,而树脂的比重较大,富含树脂的枯木不会上浮而是沉入水底,因此叫“沉香”。沉香本身没有多少香气,但加热燃烧则香气缭绕,经久不衰,古时候一直是宫廷用品。宋代广东东莞地区大量种植沉香,所产沉香叫“莞香”。莞香的洗晒由一群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取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当时的香料生意相当红火,来往船只较多,东莞人就在附近建了一个港口,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香港”,那条沟通香料运输的河流叫“香江”。沉香何时开始用作药品已不可考,中医一般将其研成粉末后加入中药汤剂,而且一定要后下,不能与其他药一块煎煮。沉香归脾、胃、肾、肺经,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现代研究表明沉香中挥发油的含量高达13%,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沉香醇和沉香螺醇等倍半萜成分,具有镇静、止痛、抗组胺等作用。

sdfd

“檀香”是檀香科植物檀香树的心材,檀香树原产于印度、澳洲和马来西亚等地,后来引种到中国南方地区。檀香树全身是宝,有“黄金之树”的美称。首先檀香香气浓烈,是名贵香料,尤得佛家青睐。佛教认为以檀香沐浴还可使人远离尘垢,现在寺庙里那股味道就是焚烧檀香后营造的。大家记得《西游记》里唐僧最后的果位是“旃檀佛”,旃檀就是檀香,原来这唐僧还香得很。其次檀香是制造家具和雕刻工艺的良材,最后檀香是名贵中药材。与沉香一样,檀香也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这正是檀香药用价值所在。中医认为檀香归脾、胃、心、肺经,理气,和胃,主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和胸膈不舒。作用与沉香相似,两者差别在于檀香上行,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沉香下行,可用于肾病的治疗。

sdfd

“龙脑香”也是一种香料,来源于龙脑香树分泌的树脂。龙脑香的另一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叫“冰片”,冰片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是中医处方里的常用药材;消暑的人丹和治疗咽炎的金嗓子喉宝里都有冰片这味药。但把龙脑香完全等同于冰片好像又降低了它的地位,因为冰片有多种,龙脑香叫“天然冰片”或“龙脑冰片”更合适。全世界龙脑香属植物有70种之多,但产香的只有17种,产龙脑香的仅7种,而其中只有1种产正宗的龙脑香。这种植物中国没有,据说只生长在印尼的苏门答腊,物以稀为贵,龙脑香跻身四大名香,那是有道理的。我们平时药用的冰片并不是贵重药材,那是因为我们用的是赝品,最起码不是正宗品牌。龙脑香树分泌树脂后在木质间隙形成晶莹剔透的白色结晶,它几乎不需要加工提纯,是比较纯粹的右旋龙脑。因其色白如雪,故以“脑”来命名,加个“龙”字是为了彰显它的珍贵。刨开龙脑树的树干有时能得到片状或梅花状的龙脑香,这是一等品,弥足珍贵;有时得到是颗粒状的龙脑香,需要去除杂质并进行简单加工,这是二等品,也很珍贵;当刨开后无肉眼可见的龙脑香存在时,人们将龙脑树的木质部分加热蒸馏也能得到龙脑香,这是三等品;与龙脑香树不同种属的樟树也能产香,不过它产的是作卫生球用的樟脑,但其中有一种龙脑樟也可提取出龙脑香,这只能算四等品。最后就是以樟脑、松节油为原料用现代化学方法制成的冰片也叫机制冰片,这种冰片化学成分是龙脑消旋体而非单纯的右旋体,叫冰片可以,但不能称为“龙脑香”。龙脑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唐玄奘自印度带回,但汉朝的典籍里记载的外国进贡礼品单中已有龙脑这个词汇出现,只是还搞不清是不是指我们所说的“龙脑香”而已。唐宋以后龙脑香虽然属于奢侈品行列,但记载还是很多的。那个富婆女词人李清照就是龙脑香的忠实粉丝,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瑞脑香消魂梦断”“瑞脑烟残,沉香火冷”等句,这里的“瑞脑”就是龙脑香的别称。古代宫廷龙脑香的使用就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而且不仅用,还用出了花样。《旧唐书》记载皇帝行幸嫔妃之前都要用龙脑香和郁金香来铺地;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把龙脑香涂在扇子上美其名曰“雪香扇”;更离谱的是唐敬宗李湛,在后宫做竹弓纸箭,箭里藏有龙脑香,没事就射嫔妃玩,被射的人不仅不痛还香气满人,这箭名字叫“风流箭”,在后宫广大妇女同志间赢得了“风流箭,中的人人愿”的良好口碑。龙脑香虽然是散毒的良药,但其本身也有一定毒性,中医认为它可使人体真气快速耗散,如果直接大剂量吞服就可夺人性命。宋代开始就有人开始尝试着将龙脑香用作毒药,据说忠臣文天祥和奸臣贾似道都曾试图通过吞食龙脑香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果都没死成。但贾似道的幕僚廖莹中,却吃龙脑香自杀成功。后来李时珍解释说,龙脑香本身无毒性,如果与酒配伍则其耗散真气的作用迅猛异常,常可造成服用者死亡。乖乖!原来窍门在这里,文天祥和贾似道没喝酒只喝水,都是让水给耽误了,看来是“没有知识,害不死人呐”。

sdfd

“麝香”是四大名香里唯一动物来源的药材,也是中药处方里的常用药。麝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原来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但现在已濒临灭绝。麝还有一个名字叫香獐,雄性的香獐在发情期会分泌出激素类物质,并将其储存在肚脐与生殖器之间一个特有的装置——香囊里,时间久了就会浓缩成固体颗粒,这就是麝香。麝香气味很大,雄麝借此吸引雌麝前来交配,本来这是人家动物界谈恋爱的手段,就像现在小青年展示一下肌肉或戴个墨镜一样,但没想到也引来了不怀好意的人类。麝香入药历史悠久,连《本经》都有记载。天然固体麝香,奇臭无比,但用水稀释N多倍后又成了芳香馥郁的香料,这辩证法真是无处不在。《本经》说它能避恶气、去三虫,《纲目》说它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药性论》说它能安心神、蚀脓疮,总而言之,药效广泛而明确。野生麝香价格昂贵,主要原因是获得不易。麝的香囊内麝香储存多了就会自动分泌出来,但麝走到哪里就流到哪里,这种麝香叫草香。可想而知,靠跟着麝的屁股跑的方式获得足够量的草香,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类就启用了杀鸡取卵的方法,抓到麝后直接把香囊割下来。这麝理所当然地就越来越少,麝香价格也就越来越贵。后来采取了麝香活取法,就是定期把人工养殖的麝的香囊掏干净,这虽然使麝成了可再生资源,但麝香品质却不及野生麝香。现代研究认为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人工合成麝香应运而生,我们现在用的多是这种货色,价格的确降了下来,但疗效也同步在降。

成语与药4.jpg

“牛溲马勃”这个成语是大文学家韩愈创造的,在他的《进学解》里有“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好医生善于使用各种药物,“玉札丹砂,赤箭青芝”属于名贵药材,而“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则是俯拾皆是,不值钱的药材。后来用牛溲马勃比喻无足轻重、鸡毛蒜皮或微不足道的东西。那么牛溲马勃到底是什么呢?韩大人没解释,这引起了后人的争论。马勃大家都熟悉,它一种真菌,一般生长在潮湿有腐木的地方,俗称“牛屎菇”,子实体成球状。牛屎菇可以食用,也可入药。药用马勃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症。这“牛溲”问题就复杂了,牛溲的原意是牛尿,柬埔寨人常用牛尿来治病,但咱中国人从无将牛尿入药的记录,因此“牛尿之说”不靠谱。有人说牛溲是马勃的一种,是指其中的“大颓马勃”,这还说的过去。还有人说是“车前草”,车前草具有消肿利尿功效,也是比较常见的中草药,有没有地方把它叫“牛溲”就不得而知了。

sdfd

“三年之艾”语出《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思是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艾就是中药里的艾草,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挥发油,在民间它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辟邪、驱虫、沐浴、消暑等。艾草全草入药止血效果显著,另外还有温经散寒、止咳平喘、消炎、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草使用更普遍的是晒干后捣成艾绒,最后制成艾条,用作中医“炙”法工具。艾草用于中药汤剂不宜久储,否则药效降低,但炙用艾草储存时间久一点会使艾绒更加细软,李时珍认为储存时间不够的艾草是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那么储存多长时间合适呢?一般三年是最佳使用时间,因此有了三年之艾的说法。

sdfd

“不稂不莠”这个成语出自《诗经》,“稂”和“莠”是两种野草,生命力非常旺盛,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的就是它们。现在用这两种草指代没有出息的人,可能因为庄稼有用,而这两种草没有用。不稂不莠的原意是指人勤于稼穑,地里一点杂草都没有;不知什么时候,这个词变了味,成了人太懒地里连杂草都不肯长。现在说一个人不稂不莠那就等于判了死刑,一点前途都没有了。“稂”和“莠”其实并不是没有用处,稂学名狼尾草,莠学名狗尾草,首先两者都是良好动物饲料,另外都是治病的药材。狼尾草清肺止咳,凉血明目。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狗尾草更是治疗眼病的良药,李时珍都叫它“光明草”。看来稂莠很冤枉,应该给它们平反。

sdfd

“薰莸异器”的意思是香草和臭草不能存放在同一个器物里,比喻好人和坏人不能共处。薰是香草,莸当然就是臭草。薰草是一味中药材,常用以治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等症。由于有香气,古人喜欢身上带一点,因此也叫佩兰。莸草也是一味中药材,常用来治疗中暑、感冒、尿路感染、白带和外伤出血等症。由于有臭气,人们都躲得远远的。香臭属于自然属性,用来比喻好人坏人不太恰当,同器不同器也要看当时的条件,目前还没有薰犹同器药性变化的报道,再说坏人在一起共事要闹矛盾,好人在一起共事同样也会闹矛盾。

成语与药5.jpg

“椿萱并茂”这个成语一般和“兰桂齐芳”连起来用,两个成语包含四种植物分别是香椿、萱草、兰草和桂花。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庭院里的植物长得好,香椿和萱草都很茂盛,兰草和桂花清香四溢。如果仅这样解释那就很乏味,这两个成语也就流传不下来。在古代香椿指代父亲,萱草指代母亲,而兰草桂花指代儿孙。这样就成了说一个人家里父母康健、儿孙也都有出息;这显然就是古人的客套话,但直接说显得俗,这样说就显得有文化。椿树有多种,根据气味不同分为香椿和臭椿两种,这里说的肯定是香椿。用香椿指代父亲来源于“故事大王”庄子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他说世界上最长寿的就是香椿树,以八百年为春,以八百年为秋。香椿高大威猛,还长寿,这是天下孝子的期望,用它来指代父亲再合适不过。香椿嫩芽可以食用,相信很多人都享受过香椿炒鸡蛋这道菜的美味。香椿也是不可多得的药材,它的叶、芽、根皮和果实都可入药,具有祛风利湿,止血止痛之功效,一般用于肠炎、痢疾、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也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血崩、白带等妇科疾病。萱草属于百合科草本植物,《诗经》里管它叫“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因此萱草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忘忧草”。萱草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大家都熟悉的“黄花菜”,黄花菜美味可口,但由于含有秋水仙碱不可多吃,更不可生吃,另外也不是所有的萱草都能当菜吃。萱草又被称为“母亲草”,怎么又和母亲扯上关系了呢?这事与造反起家的陈胜有关,陈胜在没造反之前穷困潦倒,还得了全身浮肿的大病,眼看就要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一位善良的老太太救了他。老太太给他吃的是一大碗萱草汤,后来陈胜成了气候,就把老太太接近宫里当母亲伺候,并一下子给这种草起了名两个名:“忘忧草”和“黄花菜”。经过几个朝代的演化,萱草作为“母亲草”的形象就固定下来,以后有游子远行总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种几株萱草以寄托思念之情。唐朝诗人孟郊的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写的就是这件事。《本草纲目》上记载:萱草味甘而气微凉,却湿利水,除热通淋,可止渴消烦,除忧郁宽胸膈,令人心平气和。临床常用来治疗腮腺炎、黄疸、膀胱炎、月经不调和小便不利等疾病。兰花和桂花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两种花都有淡淡的香气,且亭亭玉立,体态优雅,又不大红大紫,过分张扬,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因此两者常用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用它们来指代别人的后代自然是很讨喜的。兰花品类很多,根茎叶均可入药,如建兰润肺止咳,蕙兰催生治妇科病,竹叶兰消肿解毒等。桂花更被誉为“百药之长”,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强身健体功效十分明显,《本草纲目说桂花生津、辟臭可治疗虫牙痛。

sdfd

“萍水相逢”出自唐代大才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指的是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其中有一味中药浮萍,全称是水浮萍或浮萍草,《中国药典》对功效描述是: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sdfd

“蒲柳之姿”出自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这本书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东晋皇帝简文帝与大臣顾悦之同岁,但简文帝满头黑发而顾悦之却须发皆白。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个体差异,但这个皇帝很无聊,还要当面问问顾悦之这是为什么。顾悦之就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意思是说:皇帝呀,我的材质不好就像蒲柳一样,还没到秋天就早早的落叶啦;而皇帝你就像松柏一样,经过严冬还依然茂盛。这就是一句令人反胃的自谦加拍马屁的话,却创造了一个成语。现在用蒲柳之姿来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蒲柳就是植物水杨,也叫红皮柳。水杨入药历史久远,皮、根、叶均可入药,《左传》《唐本草》都有记载;连观音菩萨的玉净瓶中插的也是杨柳枝。水杨的药用价值也比较明确:清热、解毒,治久痢,疗疮毒。

成语与药6.jpg

“明日黄花”语出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诗《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重阳节后黄花落尽,蝴蝶就该发愁了,也就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意思。这里的黄花指的不是“黄花菜”而是菊花。菊花深得士人的喜爱,不仅将其列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还写了数不清的诗歌来讴歌它。菊花观赏价值极高,人工培育也较早,品类有数十种之多,并形成了专门的《菊谱》。菊花也得到中医学的青睐,《本经》说它:“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地位与“九大仙草”接近。后世多将其作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目前市面上销量较大的桑菊感冒片的主要成分就是菊花。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对高血压、冠心病也有较好疗效。

sdfd

“薏苡明珠”与历史上的一段冤案有关。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子就是俗称的薏米,中药里叫薏苡仁。薏米主要出产在中国南方地区,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受命平定交趾国叛乱,率大军来到南方,但被“瘴气”所困,战士们吃了当地的薏米后才缓解病情,恢复战斗力。战后马援认为这薏米是好东西,就拉回了一车,想把它引种到中原地区。好东西大家都想要,这马援不会做人,没有给当时朝廷的达官显贵分送一点,因而遭到记恨。驸马梁松就是其中之一,他上书弹劾马援贪赃枉法,拉回一车珍珠,着实把马援阴了一把。汉光武帝刘秀不分青红皂白,把马援贬官销爵。马援死后多年,在其家人的努力下才得以平反。为什么梁松把薏米说成是珍珠呢?因为薏米泡涨了后圆润洁白、晶莹剔透,确实像珍珠,你又不让我尝尝,我说它是珍珠,你能怎么滴。中医认为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现代研究还证明薏苡仁有美容、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作用,从此意义上说薏苡仁的确是中药里的明珠,马援不冤。

sdfd

“信口雌黄”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指一个人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是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与砒霜是弟兄,脾气秉性都差不多,都是毒药。不过雌黄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作染料,雌黄颜色是黄色的,而古人用来书写的纸也是黄色的,因此,当写错字的时候就拿它当涂改液用。久而久之,这雌黄就成了涂改的代名词,因此信口雌黄就是说一个人说话前后矛盾,改来改去。

作者简介

孟德胜 男,医学博士,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现担任重庆药学会副主任委员、重庆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单位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全军药品监督管理员、国际GCP专家库成员、《中国药房》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中国药师》《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企业合作课题、校成果转化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以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新药临床试验项目1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1项。参编《门诊外科学》等专著/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