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工作十多年间,有幸在中药房相关的多个岗位轮转学习,除了深感中药工作的繁重之外,对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也有所思考,现列举一二。

 

首先,中药的浪费根源首当其冲的是用煎药机代煎。

近两年各医院中药门诊代煎量越来越大,一些医院或企业纷纷成立了大规模的“煎药中心”。机器煎药的优点无需赘述,但由此带来的浪费不容忽视。机器煎药一般每剂药煎出2包,每包200 ml,从包装机里出来的药液是固定的,但煎药时的加水量却是人为非固定的。这种情况下,每锅药的加水量就是决定煎药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煎药机的生产厂家提供了煎药加水量的的计算公式,但在实际繁忙的工作中,这样的公式体现的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受饮片规格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完全准确,煎药工往往凭经验加水。有些煎药工担心药液不够,往往加水量很多。

 

例如七剂药,病人需要服下的是2800 ml药液,但煎出的药液却不止2800 ml,多出的药液都排到了下水道。实际上,就算是经验丰富的煎药工在加水时也往往会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因为一旦煎出的药液少了会很麻烦,还要再加足够的水继续煎之后合并药液才能进行封装,这一过程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半个小时,在代煎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会拖延煎药进度,于是代煎机就成了中药浪费的一大原因。

w9rtrt

其次,饮片调剂过程中的遗洒造成的浪费往往难以避免,而且日积月累总量很惊人。这只能通过调剂员自身提高意识,养成好习惯,即使有遗撒,也应该拾起,但实际工作中一旦忙碌起来就顾不上。无论全国哪家医疗机构,传统饮片调剂的中药房都会出现工作中的遗洒,但其实可以将遗洒的中药收集起来,实现另外的价值。

w9rtrt

再次,有的浪费是由于病人对中药煎剂难以耐受等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有时医师开出的处方符合辨证且有较好疗效,但由于病人怕苦难以服药,七剂汤药取回家只喝一两剂就不喝了;还有的病人对医师不够信任,相继就诊于不同医师,两位医师开的方子不一样,出于体现自身专业权威性,第二位医师肯定会让病人停用以前的方子,使得之前医师开的药浪费了。药学专业的工作人员难以评论医师的用药水平,但为什么对同样疾病,有的医师的方子上只开出几味药,有的医师却要用上20甚至30几味药?因此,中医医师也应该充分重视和珍惜中药资源,辨证论治的同时也该考虑用尽量少的中药来治疗疾病。这对节约药用资源、减少中药浪费有着重要意义。

w9rtrt

上述例举的几种中药浪费现象有些可以避免,有些可以将浪费降至更小,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医患信息不对称,病人在更多时候只是按医师的吩咐去服药治病,代煎也好,自煎也好,都是病人被动地遵医嘱;其次,就算病人清楚自己花钱买的药有所浪费,如果他是医保患者,也不会太在乎。也就是说,我们如今所面对的中药的浪费,很多都是医保部门在买单,病人和医院的利益都没有太大受损。但是对于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中药作为一种带有浓烈农副产品色彩的的商品,每一枚饮片从生长、采摘到炮制,再到调剂,直至入锅煎煮,都饱含经济价值和中药从业人员的劳动,不能被轻易浪费。尽管如今多数中药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以及开采,但并不意味着中药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

w9rtrt

目前很多野生中草药产量已经岌岌可危,野生动物药甚至濒临灭绝,即使种植养殖的中药的价格也在逐年节节攀升。作为中药从业人员,更加应该充分重视

 

中药的价值,让每一颗草药、每一枚饮片都能物尽其用,为病人减免病痛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经过种植、采摘、炮制、分装、调剂、煎煮等重重过程之后排到下水道。

作者简介

李璐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