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儿童药品的制剂、规格均较少,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因而很多医师采用成人剂量折算,甚至应用成人制剂或规格替代,对儿童用药简单、粗略、荒诞。众所周知,儿童用药是不能按成人的剂量折算的,那样是荒谬绝伦、不严谨和不科学的,对孩子们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孩子们的器官、组织、酶系统的发育不健全,对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极不相同,有极大的差异。因此,用药剂量必须按儿童体重或按体表面积计算(尤其是抗肿瘤药、部分抗菌药物、激素),更为科学的方法是按儿童年龄段的体重来计算。现笔者对儿童的给药剂量与剂型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

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系指18岁以下尚未取得成人资格的人群,若按年龄划分,出生1个月的(30 d内)为新生儿,1岁以内的为婴儿,3岁以下的为幼儿,6岁以下的为学龄前儿童,16岁以下的为少年儿童,16~18岁为青少年。若从医学上划分,儿科的研究对象则从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到青春期儿童。一般以妊娠8周为胚胎发育期,妊娠8周到出生为胎儿期,出生至出生后30 d为新生儿期,1岁以内为婴儿期或称乳儿期,2~3岁为幼儿期,4~16岁为少儿期,其中3~6岁为学龄前儿童,6~16岁是学龄儿童。

我国儿童药品的制剂、规格均较少,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因而很多医师采用成人剂量折算,甚至应用成人制剂或规格替代,对儿童用药简单、粗略、荒诞。众所周知,儿童用药是不能按成人的剂量折算的,那样是荒谬绝伦、不严谨和不科学的,对孩子们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孩子们的器官、组织、酶系统的发育不健全,对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极不相同,有极大的差异。因此,用药剂量必须按儿童体重或按体表面积计算(尤其是抗肿瘤药、部分抗菌药物、激素),更为科学的方法是按儿童年龄段的体重来计算(参照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张石革1.jpg

我们为何缺少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数据?

基于人类“伦理学”,新药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均是在成人中进行的,受试者(参与试验的研究者)都是经过遴选的成年人。18岁以下的儿童、准妈妈及哺乳期妇女均被排除在外。因此,临床目前应的药品几乎全部缺少儿童的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的资料,也就是说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是十分茫然的。新药一般要经过漫长时间(数年乃至几十年)的使用和摸索经验,在建立了妊娠期妇女和儿童用药的基本安全性之后才能在他们身上使用,但详实的大样本数据仍旧匮乏。为此,代价就是畸胎、残疾、伤害和死亡。因此,对孩子们下药要慎重,要权衡利弊,不懂药时不要胡乱开药!切莫“一失笔成千古恨”!

孩子们爱吃哪些药品剂型?

有人曾称儿科为“哑科”,就是因为婴幼儿不会主诉,但感官上喜欢甜、香、形、色。(1)糖浆剂:是把药品溶于高浓度60%~85%蔗糖溶液中,糖浆剂中的糖和芳香剂(薄荷、香橙、草莓等)能掩盖某些药品的苦、咸、酸等不适味道,香甜可口,孩子喜欢服用;(2)干糖浆制:与糖浆剂相似,它是糖浆经干燥后的颗粒剂型,味甜、颗粒小、易于溶化,好保存;(3)果味型片剂:加入了糖和果味香料而香甜可口,便于嚼服,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服用,如小儿施尔康等;(4)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常加入调味剂,且独立包装,便于掌握用药剂量,如思密达、板兰根冲剂等;(5)滴剂:此类药品一般服量较小,适合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可混合于食物(馒头、米饭、稀粥)或饮料中(果汁、牛奶),剂量划分清晰,给药方便;(6)口服液:由药物、糖浆或蜂蜜、水和适量防腐剂配成的水溶液,分装单位较小、价格便宜、稳定性较好、容易计算剂量,易于贮存和使用。

此外,外用给药可视用途选择气雾剂、软膏剂、乳膏剂、滴眼剂、滴耳剂、滴鼻剂等。

张石革2.jpg

把儿童用药成人化有何缺陷?

当前,由于过度的市场化,缺乏责任心,片面追求企业效益等,导致儿童的用药剂型、规格普遍缺乏,不及成人剂型的1/7,更远不及国外儿童剂型的1/10。

(1)不少医师在给孩子用药时,不得不按照孩子的年龄,采用成人剂量来“折算”,将成人剂量的1/2、1/4甚至1/8给孩子服用。很多家长掌握不好剂量,安全隐患大,浪费也不少。更有甚者,一些药品在上市前未经过儿童试验,导致儿童用药剂量不明确(在药品说明书上无标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给药剂量不足可使治疗无效。剂量过大则使之中毒。由于没有适宜的儿童剂型,一些有疗效的药品根本无法给药于儿童;

(2)采用成人剂型来划分剂量,把成人的规格(片剂、胶囊)掰碎、分割、断裂来给孩子们服用,这样使剂量极不精确;

(3)因为简单的“酌减”成人药剂用量,或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折算”,其实就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换算,这实际上是“教条地把儿童当作按比例缩小的成人,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生理特点”。如此粗暴“酌减”“折算”用药,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一些药效独特的药品如地高辛、可待因、毛花丙苷、氨茶碱等,在临床上一旦掌握不好用量,就易致儿童中毒;

(4)儿童药品的规格甚少,在精确计算儿童剂量后,家长必须采用成人的制剂规格划分(掰、切、砸、割),使得药企出厂的规格限量再准,但经分割后一切均不靠谱(儿童服用的剂量极不准确)。

张石革3.jpg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有哪些?

婴幼儿期的药物代谢比新生儿期显著成熟,但从其解剖生理特点来看,发育依然尚未完全,用药仍需予以注意。

(1)口服给药时以糖浆剂为宜。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维生素AD滴剂绝不能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2)注射给药。由于婴儿吞咽能力差,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喂药,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可采用注射方法,但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注和静脉滴注;

(3)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大。但是,婴幼儿使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氨茶碱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用时也应谨慎。

儿童期用药特点有哪些?

张石革4.png

(1)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泄较快;

(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儿童对水及电解质的代谢功能还较差,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易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

(3)激素类药应慎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等;雄激素的长期应用使骨骺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儿童过度、过早的应用雌激素,对孩子们的身体不利,影响到发育、生殖、神经、内分泌、循环等系统的功能;

(4)骨、耳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妊娠及哺乳期妇女、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动物试验证实氟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托布霉素、阿卡米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等)对儿童肾脏和第8对颅脑神经-听觉神经有严重损害,且体内不吸收(或极少吸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以致在肾脏、泌尿道的药物浓度极高。婴幼儿的肾功能发育不良而对这些药品排泄越慢。因此,常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功能障碍而致耳聋,部分儿童造成永久听力下降和听力丧失,故8岁以下的儿童绝对不能使用;

(5)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由于儿童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不相同,用药的适宜剂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肥胖儿童的比例增高(部分小学生的儿童体重或身高并不亚于成人),根据血浆药物浓度测定发现,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因此,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同时,还要注意延长间隔时间,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时,应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使用都保?

所谓都保就是一种多剂量、微量的粉吸入剂,在给药时不需使用添加剂,当你用它吸入时,药粉会被你的吸气动作带到肺部,所以一定要用力、长时间的吸气。常有的都保有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可必)。请按下列步骤操作:

(1)旋转松盖子,取下装置盖子,竖直拿着都保装置,将红色底座向任意方向旋转到底;

(2)在反方向旋转到底听到咔哒声,这样等于往吸入器中添加了一个剂量的药;

(3)先用力呼气(用力,但不对着嘴),随后含住吸喷嘴用力且深长地吸入(自然的吸气);

(4)将吸入器离开嘴;

(5)如再次吸入按(1)~(3)重复1次;

(6)闭嘴静坐至少10s以上;(7)盖上盖子,用淡盐水或白开水漱口,不要吞咽。

张石革5.png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喷雾剂?

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是由药品、推进剂、表面活性物质或润滑剂三种成分组成。借助压力把药品喷雾至呼吸道、口腔、鼻腔,发挥局部的抗炎、抗菌、抗过敏、止血和平喘的作用。请按下列步骤操作:

(1)移去套口的盖,使用前轻摇贮药罐使之充分混匀;

(2)将头略微后仰并缓慢地呼气,尽可能呼出肺内气体;

(3)将吸入器吸口紧紧含在口中,并屏住呼吸,以食指和拇指紧按吸入器,使药品释出,并同时做与喷药同步的缓慢深吸气,最好大于5 s(有的装置带笛声,没有听到笛声则表示未将药品吸入);

(4)尽量屏住呼吸10~15 s,使药品充分分布到下气道,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5)将盖子套回喷口上;

(6)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除去咽喉、口轻部残留的药品,不要吞咽。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鼻喷雾剂?

鼻喷雾剂就是把药通过喷雾进入鼻腔,在局部发挥抗炎、抗过敏和平喘作用,

(1)擤出鼻涕,再用淡盐水清洗鼻腔;

(2)轻轻地晃动瓶子使药液充分混匀,拔掉瓶盖;

(3)用右手拇指托在瓶底,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喷头的两侧,夹住喷头;

(4)让孩子保持自然头位(不必抬头),用右手将鼻喷剂的喷头放进左侧鼻孔,喷头方向朝向自己左侧的眼睛,即朝向左侧鼻腔的外侧,保持瓶子基本竖直,不要过度倾斜。由于鼻腔的内侧是鼻中隔,所以不要将喷头朝向鼻腔的内侧,以免喷在鼻中隔上;

(5)轻轻地用鼻吸气,同时用右手指揿压小瓶,喷出1喷药液。可按医嘱再喷1次;

(6)将鼻喷剂换至左手,用左手将鼻喷剂的喷头放进右侧鼻孔,喷头方向朝向自己右侧的眼睛,即朝向右侧鼻腔的外侧;

(7)轻轻地用鼻吸气,同时用左手指揿压小瓶,喷出1喷药液;

(8)用纸巾擦干喷头,盖上瓶盖。

鼻喷剂一般在使用1周或更长时间后,喷头可能会堵塞,应清洁装置,一般每隔1周左右清洁喷头1次。清洁时打开瓶盖,将喷头浸泡在温水中数分钟,有的鼻喷剂可以将喷头取下,直接放在温水中浸泡,然后用水冲洗,擦干,再将喷头装回到瓶子上。千万不要用针头直接捅戳喷头,以防损坏。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旋蝶式干粉吸入器?

旋蝶式干粉吸入器的吸入装置是专为吸入使用而设置的,它配备一个蝶式吸纳器,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两种:丙酸倍氯米松粉末吸入剂(必酮碟)、硫酸沙丁胺醇(喘宁碟)。必酮蝶和喘宁蝶的每个小泡内盛有非常细微的相应药品,由双层箔片保护着,8个小泡有规律地分布在蝶上。请按如下方法使用:

(1)使用时将蝶片放入旋蝶式干粉吸入器内,吸纳器上的刺针会刺穿蝶片上的一个小泡,将里面的药品粉末放在蝶式吸纳器里,

(2)把嘴对准吸入器,只需轻轻一吸(即使吸气速率极低),便可将药品送到肺部。对儿童来说也是很容易操作的。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准纳器?

准纳器是一款泡囊型吸入装置,是将药品微粉(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密封在铝箔条内,该铝箔条缠绕在一模制的塑料装置中,整齐排列着60个或120个药品泡眼,通过准纳器吸嘴吸入药品至呼吸道,从而起到抗炎、平喘的作用。准纳器的优势在于:作用直接到肺部、用量小、作用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张石革6.png

目前应用的是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准纳器,包含60个或120个剂量的药品,使用时请按下列方法:

(1)用手平稳拿住准纳器;

(2)一手握住准纳器外壳,另一手拇指向外推动准纳器的滑动杆直至发出咔哒声,表明准纳器已做好吸药的准备;

(3)握住准纳器并使远离嘴,在保证平稳呼吸的前提下,尽量呼气;

(4)将吸嘴放入口中,深深地平稳地吸气,将药吸入口中,屏气约10 s。深深吸入药,屏气10 s的话,能够把药品吸的位置较深,以便更好的发挥疗效;

(5)拿出准纳器,缓慢恢复呼气,关闭准纳器(听到咔哒声表示关闭);

(6)用淡盐水或白开水漱口,不要吞咽,用后漱口是为了防止出现口腔真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易诱发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口周炎);

(7)切忌用鼻子吸入药品;

(8)准纳器的上部有一个剂量指示窗口,数目在0~5时则显示红色,提示所剩余的药品剂量不多了,可能需要更换新的包装了。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片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棱形、炮弹形)的固体制剂,除口服外,尚有外用片、咀嚼片、舌下片、口含片、肠溶片、分散片、泡腾片、植入片等。

(1)尽量选用适宜儿童服用的规格;

(2)如肠溶片适于餐前30 min服用,且不宜嚼碎;

(3)片剂依据药物在体内的释放程度和速度,分为常释、速释、缓释、控释等片剂,对后3者除非另有注明者,不可掰碎或嚼碎;

(4)片剂体积过大,可捻碎成粉末,或用水混合为糊状喂服;

(5)对婴幼儿及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不宜吞服,可用极少量温水调成混悬液体后喂服,或选择糖浆剂。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泡腾片?

泡腾片指药物与辅料(包含有机酸与碳酸氢盐)制成,溶于水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呈泡腾状的片剂。其溶解后口感酸甜而清凉,易于服用,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例如维生素C泡腾片、碳酸钙泡腾片、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

泡腾片应用时宜注意:

(1)泡腾片一般宜用100~150 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可迅速崩解和释放药物,应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

(2)千万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以免烧灼口腔黏膜或大量气体充斥气道而发生窒息;

(3)药液中如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宜服用;

(4)泡腾片于储存时应密闭、避免受热、受潮。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口含片?

咽壁长有很丰富的淋巴组织,是保护呼吸和消化系统的“门卫”。咽喉部无覆盖和纤毛,易于暴露,便于在直视下用药。所以可用涂敷、喷雾、含服或含漱等方法。口含片中多含有抗炎、消毒防腐的充分,常用的有溶菌酶、度米芬、地喹氯铵(利林、克菌定)、复方地喹氯铵(得益)、西地碘(华素)和复方草珊瑚含片。

(1)含服时把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一般每隔1~2 h1次,或每次1片,每日4~6次;

(2)含服的时间愈长,局部药物浓度保持的时间就愈长,其疗效愈好;

(3)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保持宁静,不宜多说话;

(4)含后30 min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5)含后偶见有过敏、皮疹、瘙痒等,一旦发现宜及时停药。西地碘片含后有轻度刺激感,偶见有口干、头晕和耳鸣,发生率约2%,曾对碘有过敏者不要使用;

(6)对5岁以下儿童最好选用圈式中空的含片,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以防止呛咳和阻塞气管。

张石革7.png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滴剂?

(1)服用滴剂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算好每滴的含量和每次服用的滴数;

(2)滴剂不宜直接滴入婴幼儿童的口腔,且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3)滴剂可混合于食物(馒头、米饭、稀粥)或冷饮料中(果汁、牛奶、人乳);

(4)对包装滴剂的外壳(玻璃、软胶囊或塑料瓶),直接启开或剪开,倒入容器内或喂入儿童口腔内,切忌直接把包装交给孩子咬破。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膏滋剂和糖浆剂?

膏滋剂为药材提取物加入炼蜜或蔗糖制成的稠厚半流动的液体制剂。服用量以克为单位,可用计量杯按规定用量服用,服后用温开水涮洗计量杯,并将涮洗 液服下。如无计量杯时,可按一平汤匙为10 g计量服用,并将涮洗汤匙的温开水一并服下。如膏滋陈放日久,表面可能有黑或绿色的苔藓物生长,提示可能霉变,不宜再服。

糖浆剂可用计量杯按规定用量量取后服用,或以汤匙作计量容器(按一汤匙为10 ml计),服后不宜立即应用温水冲服(尤其是用于镇咳平喘的糖浆)。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口服液?

口服液多为10支1盒的包装,服用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小心撕开口服液的金属瓶盖口处的金属小条(撕时如金属条断裂,可用小钳子撕下);

(2)启开瓶盖后,注意瓶口是否有破口(防止细碎玻璃屑入口);

(3)或将吸管透过瓶盖插入瓶子底,用吸管吸取药液,但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呛肺;

(4)如无吸管,可把药液倒至容器内服用;

(5)有些药品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浑浊或沉淀,如系正常现象(非絮状物、黑色沉淀),服前应摇匀。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服用颗粒剂?

张石革8.png

颗粒剂是指西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吸收较快、显效迅速、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但应注意:

(1)不同类型的颗粒剂宜用不同的服用方法:

①可溶型的颗粒剂宜用温开水冲服;

②混悬型颗粒剂用温开水冲开后,如有部分颗粒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③泡腾型颗粒加水泡腾溶解后再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服用;

④肠溶颗粒、缓释颗粒、控释颗粒宜直接吞服,切不可嚼服,以免破坏制剂的释放药物结构,不能发挥药物缓、控释效果;

(2)服用颗粒剂所溶药的容器最好为搪瓷、玻璃、陶瓷或不锈钢等用具,不宜应用铁器或铝制品等容器,以免影响疗效;

(3)不宜加糖服用,部分中药颗粒剂味苦,患者习惯加糖送服,以冲淡苦味,这种做法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特别是与含铁、钙等无机元素和其他杂质较多的红糖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不但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害健康;

②糖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干扰药液中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

③糖尚能降解某些药,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使疗效降低;

④某些健胃的中药,其之所以能健胃,就是利用其苦味或其他异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加入糖后势必会消除这一作用;

(4)颗粒剂易于吸湿,应置干燥处保存。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应用散剂?

散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而后者又可分为:

①撒布散剂;

②吹入散剂;

③牙用散剂。内服散剂为细粉,适于老年人和婴幼儿服用;外用散剂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适宜溃疡、烧伤、外伤等治疗。

(1)散剂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服后30 min内切勿进食,同时切忌饮水过多,药物被过度稀释,以免影响药效;

(2)如服用剂量较大,应少量多次送服,以免引起呛咳、吞咽困难。当引起患者呛咳、咽部不适时,可使患者取座位,仰头含少量温开水,轻拍其背部,排出可能吸入的少量药粉;

(3)中药散剂如服用不便,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药汁送服,也可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但对于温胃止痛的散剂,如胃活散,则不须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1 h再饮水为宜;

(4)外用散剂时应根据不同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撒敷法: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于患处,再用消毒纱布或贴膏固定,达到解毒消肿、提腐拔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②调敷法: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药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之效;用黄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等。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滴眼剂?

滴眼剂是药物(含中药提取物)制成供滴眼用的灭菌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1)应用滴眼剂前宜作好准备:

①备齐用物,核对无误后携至患者处,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②帮助儿童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略后仰,用干棉球拭去眼分泌物、眼泪;

③嘱咐孩子们的眼向上视,左手取一干棉球置于下眼睑处,并轻轻拉下,以露出下穹隆部,右手滴一滴眼药于下穹隆部结膜囊内后,轻提上眼睑覆盖眼球,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

④以干棉球拭去溢出的眼药水,嘱患者闭眼1~2 min;

(2)应用时宜注意:

①用药前清洁并擦干双手,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后用干净纱布块或棉签,轻轻拭去病眼的分泌物,并吸干眼泪,以免冲淡药品浓度;

②用前先核对药品名称、浓度,尤其对散瞳、缩瞳及腐蚀性药品更应谨慎;继而检查药液澄明度、色泽,如发现有异物或沉淀应予丢弃。未开封的塑料瓶装滴眼剂,瓶头要用经乙醇棉球擦过的剪刀开一小口,防止污染瓶口。为防止滴瓶口受污染,已开封的滴眼剂在滴药前应先挤出1~2滴。如滴眼液是混悬剂,则滴前需摇匀;

③不要应用使用过的滴眼剂或开封过久(2周以上)的残留滴眼剂,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及药物失效;

④了解每日的用药次数、间隔时间、疗程;

⑤正常结膜囊容量为0.02 ml,眼剂药每次滴用1滴即可,不宜太多,以免药液外溢。只有滴用甘油或局麻药才有必要略增次数。药液不可直接滴在角膜上,并在滴药后切勿用力闭眼,以防药液外溢;

⑥若用滴管吸药,每次吸入不可太多,亦不可倒置,滴药时不可距眼太近,应距眼睑2~3 cm。使滴管口碰及眼睑或睫毛,以免污染;

⑦若滴入阿托品、氢溴酸毒扁豆碱、硝酸毛果云香碱等有毒性的药液,滴入后应用棉球压迫泪囊区2~3 min,以免药液经泪道流入泪囊和鼻腔,被吸收后引起中毒反应,对儿童用药时尤应注意;

(3)一般先滴右眼后左眼,以免用错药,如左眼病较轻,应先左后右,以免交叉感染。角膜有溃疡或眼部有外伤或眼球手术后,滴药后不可压迫眼球,也不可拉高上眼睑;

(4)如数种药品同用,前后间须稍有间歇,不可同时滴入,如滴眼剂与眼膏剂同时用,应先滴药水,后涂眼膏剂;

(5)洗眼剂使用前应适当加温,以减轻对眼部的刺激。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患。如果耳聋或耳部不通,不宜应用。耳膜穿孔者也不要使用滴耳剂。

(1)将滴耳剂的温度捂热以接近体温;

(2)使儿童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每日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

(3)滴入后稍事休息5 min,更换另耳;

(4)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

(5)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

(6)连续用药3 d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并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们使用滴鼻剂?

鼻子除其外部为皮肤所覆盖外,鼻腔和鼻窦内部均为黏膜覆被,鼻腔又深又窄,所以滴鼻时应头往后仰,适当吸气,使药液尽量达到较深部位。另外,鼻黏膜比较娇嫩,滴鼻剂必须对黏膜没有或仅有较小的刺激。

(1)滴鼻前先呼气;

(2)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一枕头,使头部后仰;

(3)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儿童每次1~2滴,每日3~4次或每次间隔4~6 h;

(4)滴后保持仰位1 min,后坐直;

(5)如滴鼻液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

(6)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复。连续用药3 d以上,症状未好应向医师咨询;

(7)含有毒剧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作者简介

张石革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药师,《中国药房》杂志第七届编委会资深编委。 现兼任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审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专家(资格考试命题和终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培训专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国家处方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核心组专家,《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导刊》《中国执业药师》《中国全科医学》《中国现代医药学》《中国医药商情》《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常务编委等。 在从事医院药学专业工作的47年历程中,曾先后发表医药学术论文432篇(第一作者),主编学术专著(第一主编)34部;协助编著(第二主编或编委)学术著作20部。先后获得北京市、天津市科技成果奖7项。1987-1990年赴法国、瑞士学习和考察,2008年赴英国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