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型内因性桥脑神经胶细胞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是一种脑神经系统突变引起脑肿瘤。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幼儿时期。由于患病部位位于大脑基底位置(脑桥),其为大脑和脊髓相连接的区域,十分敏感,如果手术切除肿瘤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致命的脑损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虽然化疗方法可以暂时减轻症状,但只能减慢癌细胞增长的速度,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大多在一年以内。因而,寻求更效治疗DIPG的特效药物成为医学界迫切解决的问题。

http://e.china-pharmacy.com/201903/Images/048.jpg7-1.jpg

近年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研小组进行一项癌症动物模型实验,发现一种能有效破坏DIPG细胞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通过特殊的路径达到抗癌效果。实验结果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早在2014年,国际科研人员在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曾进行过相关的动物脑癌实验,并取得令人惊喜的研究结果。当时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Mi-2化合物[1],可以阻止小鼠DIPG模型肿瘤引起的血癌(白血病),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一种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而产生。MSKCC的神经肿瘤学家推断,Mi-2化合物很可能是通过与脑膜相互作用关闭了癌细胞突变基因所造成,但进一步实验的结论并没有印证预期的假设。因为正当研究人员尝试去除小鼠DIPG脑膜胶质瘤细胞的遗传物质时,这些细胞仍然对Mi-2敏感,即意味着Mi-2是通过一种与白血病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http://e.china-pharmacy.com/201903/Images/049.jpg7-2.jpg

因而,研究人员把焦点转移至脑癌细胞生物代谢过程,他们发现Mi-2可以通过消耗神经胶质瘤的营养降低其活性, 尤其当DIPG细胞完全暴露在Mi-2时,其胆固醇水平十分不稳定,甚致有死亡迹象,当补充细胞胆固醇后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存活率,证明了Mi-2很可能通过胆固醇途径来产生抗脑癌作用,有趣的是,在实验过程中Mi-2没有影响正常脑细胞功能的发挥。

展望未来,科研团队希望对Mi-2相近似化学物质进行高通量筛选方法,挑选出最佳活性的抗脑癌化合物。论文重要作者指出,过去有不少上市的降胆固醇药物没有真正想过是否拥有抗癌活性,当中有不少药物抗胆固醇作用比Mi-2效果更强,那些药物是否潜在作为抗癌药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科研团队正寻求国际合作机构,希望尽可能设计出最快捷、低成本的研究方案。

7-3.jpg

参考文献

[1] Science News. New Hope For Treating Childhood Brain Cancer[EB/OL]. https: // neurosciencenews.com /neuroscience-terms /dipg /. April 4, 2019.

作者简介

林佑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硕士,目前从事中药学相关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致力传播国外医药科学研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