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传说时代的记载具体地描绘出中药被使用的最初形态,就是如同蔬菜水果一样,是新鲜的,基本不经过加工的。使用新鲜中药防病治病,充分体现了中药的廉价、简单、便捷、有效的特点,并且,从中药的功效方面讨论,众多鲜药具有气芳香、性轻清、止渴生津、和中化湿、辟浊解暑等功能,在临床治疗急证、热证和表证等方面的疾病均有独特功效,其疗效与干品以及炮制品大不相同。现代医学认为,鲜药品质新鲜,未经加工,保持了天然的状态和分子结构,因此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

中药鲜药应用的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典籍 

01

鲜药的应用始终贯穿于我国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鲜药应用的最早记录在经典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书中记载了使用薯蓣的自然汁,浸渍透干燥药材茎后制成药浆服用以驱除疾病的用法,汉代伤寒论金贵要略中如生姜泻心汤中鲜药已多次应用。除此之外,《温病条辨》中所记载药方清络饮,使用鲜荷叶、鲜金银花、鲜竹叶、西瓜翠衣等治疗暑温发汗后余邪未解。《时病论》中使用鲜石斛、鲜生地、鲜麦冬、参叶等新鲜药材治疗温病以清除热病、保津养阴;并且记载使用鲜芦根等凉解里热,用鲜菖蒲等祛热开窍。经典方剂五汁饮,以雪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共同调匀后服下,取其清养胃肺、甘寒滋润之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未入典籍的用药经验,如著名医家叶天士治疗暑热,多使用西瓜翠衣、新鲜芦根、新鲜荷叶、鲜生地等药,收效甚丰。 

民间用药情况

02

中药本就来自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自有神农尝百草记载起,到如今,民间依然有乐用鲜药的习俗,民间常常用一些土方验方来防治疾病,尤其是在农村,应用新鲜中草药治病的做法极为常见,人们多凭经验或根据民间中草药藏书指导,采集使用野生中草药,用于外伤外敷,或煎汤、捣汁内服,或者熬制成膏药浸制药酒,其效果同化药甚至好于化药。如用生姜、葱白煎汁治疗风寒感冒,用鲜芦根煎汤治疗血热鼻衄,用西瓜翠衣解暑等,应用范围广,疗效显著。

从大量历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品区别于炮制品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对中药鲜品的临床运用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尤其是伴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可以鲜品入药的中药材种类日益增多,可治疗的病症范围日趋广泛,历代医家对中药鲜品的独特功效的认识亦更加深入,因此形成了中医临床使用中药鲜品这一大特色。并且,在治疗外科疾病(如烧烫伤、跌打损伤等)方面,中药鲜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保鲜技术研究

鲜药从采收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且并不会由于离开植物体而停止,且会因为储藏不当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等一系列变质现象,其中所含的物质成分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且鲜药的代谢速率高于干品和炮制品,因此鲜药比干品或炮制品更加容易变质,疗效受到严重影响。很多类疾病如热症的治疗,鲜药疗效要优于生品及其它品种,因此为了确保此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满足临床需求,就需要对中药鲜药进行保鲜。传统的中药鲜药保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保鲜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高、肉质肥厚的根茎类药材,如大蒜、藕、葛根、莱菔根、天麻、葱白等,可选择清凉干燥、通风性较好、干湿度适宜的地方储藏,药材可自然堆放;(2)砂藏法,适用于首乌、生姜、地黄等药材的保险贮藏。应选择通风性良好、稍湿润的地方进行贮藏;(3)砂植法,适用于石斛、积雪草、鸭跖草等以茎叶或全草入药药材的保藏。多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进行贮藏。(4)冰箱贮藏法,可根据药材的具体情况选择天然冰箱法或电冰箱法。适用于小根茎或全草类药材以及各种中药鲜品所取自然汁(如薯蓣汁等)的短期贮藏保鲜。(5)塑料薄膜保鲜法。塑料薄膜是近年新用于中药鲜药保鲜的材料,多数薄膜是用聚丙烯塑料制成,柔韧性很强且质地极薄,适用于根茎及全草类药材短期贮藏保鲜,尤其适用于已经切块未使用完药材的保存;(6)移栽法,适用于全草类及小块根茎类药材的保鲜。如:薄荷、香薷、仙鹤草、藿香、旱莲草、佩兰、菖蒲、虎耳草、天门冬、沙参等。传统的中药保鲜方法大部分简单易行,成本很低,适合用药者小范围使用。

关于中药鲜药现代保鲜技术的研究也零星有出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成功利用了气调贮藏、限气贮藏、冷冻干燥、辐照贮藏、密封冷藏、真空包装、应用保鲜剂保鲜等贮藏方法。如施氏活性人参保鲜,使用速冻保鲜保鲜生姜、地黄、石斛,使用冷冻真空保鲜法保鲜鲜三七,使用真空低温保鲜法保鲜鲜茅根、鲜芦根等,均得以成功。除以上物理保鲜方法外,还有使用SO2熏蒸,亚硫酸钠浸泡法等化学方法,但保鲜剂的残留目前也是一类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关键问题,因此化学保鲜剂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十分谨慎。

鲜药的现代应用

除此之外,常用的植物鲜药有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鲜柴胡、鲜蒲公英、鲜青蒿、鲜夏枯草、鲜金银花、鲜何首乌、鲜党参、鲜沙参、鲜麦冬、鲜天冬、鲜芦荟、鲜山楂等,治疗急症、外伤等,疗效十分显著,且多为药食同源品种,十分适合食疗以及日常保健食用。

很多可鲜药使用的药材品种都可入药膳,这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一些鲜药“良药可口”而逐渐将其应用到膳食中去。将鲜药作为药膳的原料,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如在四川、贵州等地普遍食用的凉菜是以鲜鱼腥草入菜,并且已发展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菜肴,马齿苋在民间又称为长寿菜、或长命菜,有清热解毒、渗水利湿的作用,民间常凉拌或做粥食。在安徽、河南以及河北等地,春季常采用蒲公英食用,且使用方式多样,蘸酱生吃,焯水后凉拌或者炒熟吃,品尝美味的同时,又能利用其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消炎止痛的功效,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的药食同源品种名单里的药物,多来源于医疗生活实践中发现总结的药食两用的鲜药,例如大枣、枸杞子、和山楂等。

 

作者简介:

张旭,女,汉族,生于1993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