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jpg

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为了回馈广大的万方医学网用户,用户可在登录后免费观看视频!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第六讲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2) 太阳病概说(1)

简介:

本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首先讲述了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他对学好《伤寒论》提出了三点要求:“分析病机,加深理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常相互参照;“归纳总结、鉴别对比”;“汲取众长,不断进取”。此外,郝教授还推荐了研究“伤寒论学”几本书:《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条辨》、《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贯珠集》。接着开始讲授六经病证的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的成因常见的是风寒外袭,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的病变。(伤寒论)

 

作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中医-伤寒论

所属专题: 《伤寒论》课程精讲

关键词: 伤寒论学习方法太阳病郝万山

 点击观看

 

第七讲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简介:

本讲主要讲述了太阳病证候的分类和治法。证候分三大类:本证、变证、类证。本证是发生在太阳经脉,在太阳所主的体表,在太阳膀胱腑的本经、本腑的病变。变证是太阳病误治或失治后,证候发生异常变化,不属于六经病。类证属于杂病,病程中症状类似于太阳病。本证又分为表证和腑证。邪气偏于浅表的,叫做太阳表证(有汗的叫太阳中风证,治法:桂枝汤;无汗的叫太阳伤寒证,治法:麻黄汤)。(伤寒论)

 

作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中医-伤寒论

所属专题: 《伤寒论》课程精讲

关键词: 太阳病邪气太阳蓄水证血分证临床特征太阳中风证

 点击观看

 

第八讲 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简介:

太阳伤寒是寒邪伤表阳的证候,其发热是寒邪闭郁阳气,阳气郁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表现。太阳伤寒证的特征性症状是全身肌肉关节,都出现了疼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这种证候,叫做风温,被看成是温病误用辛温发汗药以后所出现的变证,其病机是肌表有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在里是相对气血不足的。“自汗出”就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身重”是热邪壅滞气机,是温病传变途径的特征症状。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是热扰心神、热盛神昏的主要表现。(伤寒论)

 

作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中医-伤寒论

所属专题: 《伤寒论》课程精讲

关键词: 太阳病太阳伤寒证风温郝万山火针

 点击观看

 

第九讲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节律

简介:

本讲主要讲述了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节律。太阳病的提纲原文是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列了三个症状,其实这三个症状,脉浮对诊断表证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头项强痛是太阳经脉受邪、太阳经气不利的表现,是诊断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恶寒是表证的共同特征,也可以是里阳虚的表现。因此要想诊断为太阳风寒表证,这三个条件必须具备才可以诊断为太阳风寒表证。这就是提纲证的意义。太阳病,特别是指太阳风寒表证,它都应当具备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这样的临床特征。(伤寒论)

 

作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中医-伤寒论

所属专题: 《伤寒论》课程精讲

关键词: 太阳病脉浮恶寒太阳风寒表证郝万山

 点击观看

 

第十讲 太阳中风证治

简介:

“风家”是特别容易患太阳中风病的人,表阳虚,需十二天完全康复。“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提示临床症状、临床脉证发生变化,意味着邪气就要传经。辨传经和不传经的依据不在于病程天数多少,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太阳本证的第一个证候是中风表虚证。首先桂枝汤证。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是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风邪上壅,肺窍不利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治法上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子用桂枝汤。桂枝汤适当加减,调和中州、调和脾胃,进一步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伤寒论)

 

作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中医-伤寒论

所属专题: 《伤寒论》课程精讲

关键词: 太阳中风风家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传经郝万山

 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