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转移性前列腺癌通过激素剥夺疗法大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肿瘤细胞最终产生激素抵抗,对治疗无应答。该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索前列腺肿瘤的激素抵抗的产生机制并寻求新的治疗策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神经内分泌分化以及肿瘤代谢等方面。该文将综述本课题组最新的几项研究成果,以期加深对前列腺癌进展机制的理解并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推荐语: 《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呼吁全球在终结可预防的孕产妇死亡的同时,还要促进妇女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关注妇女的生存时,还要关注健康繁荣和体系变革。WHO的孕产疾患工作组聚焦非严重的孕产疾患症状,创建了一套含孕期和产后的专业测量工具。本研究在取得授权后首次对其进行汉化,就孕期和产后两份问卷分别进行信效度检验,以期为我国本土孕期及产后妇女的健康评价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帮助改善妇女孕产过程中的体验。
推荐语: 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常危及母婴生命。B超是临床上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方法,但部分患者超声影像不典型,特别是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均参与了胚胎发育过程,该研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种因子对胎盘早剥的早期预测价值,比较各指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从而为胎盘早剥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推荐语: 中国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发展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也滞后于国内成人ECMO的发展。该文回顾了国内儿科ECMO发展现状,分别介绍了新生儿和儿童ECMO在循环、呼吸支持以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方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结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科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推荐语: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肺癌筛查项目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肺磨玻璃结节被发现。目前常根据磨玻璃结节内部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与实性结节相比,磨玻璃结节与肺腺癌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磨玻璃结节依循顺序式多阶段发展:在影像学上,磨玻璃结节是从纯磨玻璃结节进展为部分实性结节或实性结节;在病理学上,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进展到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直至发展为浸润性腺癌。本文对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磨玻璃结节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加以分析,探讨影像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
推荐语: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存,VTE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进展及肿瘤治疗会影响患者血液系统中众多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后者变化在肿瘤进展、促进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针对凝血因子的抗凝药物外,针对血细胞相应靶点的药物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及治疗VTE的新途径.为此,该文就血细胞计数及功能变化与肿瘤相关VT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推荐语: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效率更高,术后更易复发,预后更差。《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21年第6期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团队撰写《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对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分型、分子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评价和介绍,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对该类肝癌诊治的认识。
推荐语: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白内障在广西地区发病率较高。近50年来在广西各级政府和卫生医疗机构的重视、支持和配合下,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广西地区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第9期“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特邀有关专家回顾广西近50年来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白内障防盲复明项目实施成效、白内障精准治疗的开展情况和国内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情况,并提出了广西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展望。
推荐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一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重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从体系建设、学科培育、人才培养、规范培训、设备配置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第11期“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特邀有关专家对广西近40年在医学应急救援工作建设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推荐语: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广西地区携带率较高。广西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地贫防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广西特色地贫防治模式。《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21年第8期“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特邀有关专家回顾广西60多年来地贫的流行病学、防治的历史概况、党和政府对防治工作的政策关怀和支持、广西防治体系建设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广西地贫防治工作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展望。 本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黎君君教授、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李友琼教授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