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邮筒内容来源于万方医学网2019年04月01日-2019年04月30日期间更新文献数据分析以及热点文献推荐,欢迎大家学习阅读。
备注:数据来源,万方医学网2019年04月01日-2019年04月30日期间更新核心期刊产科相关文献数据统计。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morbid insomnia with trazodone
摘要: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多与抑郁和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同时或相继发生,且临床上常难以界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焦虑和失眠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新趋势.曲唑酮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临床广泛用于失眠及抑郁焦虑伴发或共病失眠的患者.为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编写共识的专家组成员通过复习曲唑酮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国内外指南的推荐,重新总结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药理作用及相关临床应用方法,并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达成共识,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作者: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共识专家组
期刊:《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年19卷1期 96-101页
摘要:
加拿大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治疗协作组(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CANMAT)曾于2005年发布了第1版双相障碍管理指南,并分别于2007、2009和2013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其中最近的2次更新是与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polar Disorders,ISBD)合作完成.2018版CANMAT/ISBD双相障碍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反映了自2005年首版指南发表以来本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疾病诊断与疾病管理的更新以及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近期研究进展.这些前沿进展中综合考虑了循证证据的级别,并基于治疗疗效、临床实践经验、安全性、耐受性和药物导致的转相风险等,对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方案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推荐.本指南中新增内容涵盖了双相I型障碍(BD-I)的躁狂发作急性期、抑郁发作急性期和双相障碍维持期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推荐等级划分.这种对治疗推荐等级的划分综合考虑了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不同时相的影响,将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治疗决策.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阿塞那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利培酮和卡利拉嗪单药或联合使用被推荐为躁狂发作急性期的一线治疗选择.BD-I抑郁期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喹硫平、鲁拉西酮、锂盐、拉莫三嗪单药,鲁拉西酮联合锂盐或双丙戊酸盐或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尽管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通常应继续用于BD-I的维持期治疗,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抗抑郁药).现有数据表明,锂盐、喹硫平、双丙戊酸盐、拉莫三嗪、阿塞那平和阿立哌唑单药或联合治疗应被视为维持治疗的初始或更换治疗方案时的一线选择.除了探讨BD-I的相关问题外,本指南中还对双相Ⅱ型障碍(BD-Ⅱ)的临床管理进行了系统回顾并给予治疗推荐,同时针对特殊人群也有相关推荐,如处于各个生殖周期的女性、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此外,本指南中还讨论了特定精神疾病及共病(如物质滥用、焦虑障碍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最后,本指南中概述了安全性和药物监测的相关问题.CANMAT/ISBD工作组希望本指南能够成为全球临床医生的实用工具.
作者:Lakshmi N Yatham [1] Sidney H Kennedy [2] Sagar V Parikh [3] Ayal Schaffer [2] David J Bond [4] Benicio N Frey [5] Verinder Sharma [6] Benjamin I Goldstein [2] Soham Rej [7] Serge Beaulieu [7] Martin Alda [8] Glenda MacQueen [9] Roumen V Milev [10] Arun Ravindran [2] Claire O'Donovan [8] Diane McIntosh [1] Raymond W Lam [1] Gustavo Vazquez [10] Flavio Kapczinski [5] Roger S McIntyre [2] Jan Kozicky [11] Shigenobu Kanba [12] Beny Lafer [13] Trisha Suppes [14] Joseph R Calabrese [15] Eduard Vieta [16] Gin Malhi [17] Robert M Post [18] Michael Berk [19] 胡晨 [20] 王刚 [20]
作者单位: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 [1]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系 [2] 美国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学精神病学系 [3]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精神病学系 [4] 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系 [5] 加拿大伦敦市西方大学精神病学和妇产科系 [6]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系 [7] 加拿大新州哈利法克斯达尔豪西大学精神病学系 [8]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精神病学系 [9] 加拿大金斯敦皇后大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系 [10] 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口与公共卫生学院 [11] 日本福冈九州大学神经精神学系 [12] 巴西圣保罗大学精神病学系 [13] 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双相障碍和抑郁症研究组 [14]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医院医疗中心精神科 [15]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双相障碍科 [16]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精神病学系 [17]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系 [18]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医学院IMPACT策略研究中心 [1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0]
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年52卷1期 5-49页
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症状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suicidal symptoms
摘要: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sycINFO、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发表的CBT用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者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结局为自杀意念的变化或消除,次要结局为自杀和自伤行为、抑郁症状.用Cochrane协作网研究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研究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2707名患者.CBT可短期降低自杀意念(SMD=-0.30,95% CI=-0.42~-0.19);CBT对自杀意念的中期和长期疗效和对照组无差异(SMD=-0.27、-0.18,95%CI:-0.61 ~0.07、-0.41~0.05).CBT对自杀和自伤行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OR=0.68、0.73、0.50,95% CI =0.48 ~0.97、0.54~0.98、0.31~0.80).CBT对抑郁症状短期、中期和长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SMD=-0.35、-0.28、-0.35,95% CI=-0.51~-0.19、-0.51~-0.05、-0.55~-0.15).结论:短期内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降低自杀意念;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减少自杀和自伤行为风险,改善与自杀相关的抑郁情绪.
作者:张迎黎 [1] 冯飞 [1] 梁炜 [1] 方莉 [1] 周云飞 [1] 位照国 [1] 刘铁榜 [1]
作者单位: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广东深圳518020 [1]
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年33卷1期 8-14页
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Meta分析
Prevalence of suicidal pla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a Meta-analysis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估计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自杀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hinese Database)、Wan Fang Data(Chinese Database)、VIP(Chinese Database)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大学生”“本科生”“大学”“学院”“高校”,“自杀计划”“自杀方案”,“检出率”“流行率”“报告率”;英文检索词包括“undergraduate”“college”“university”,“suicide”“suicidality”“suicide plans”“suicidal plans suicide intending”,“prevalence”“report rate”“de-tection rate”,“China”“Chinese”.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总样本量47 071人,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95%CI=3.4%~5.4%.亚组分析显示,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男生为5.4%,女生为4.2%;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分别为5.1%,2.7%,4.5%;2010年及以后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2010年以前为4.3%;既往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9%,过去12月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0%,亚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 较为稳定,漏斗图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较低,且在性别、所属区域、研究时段、发生时限、样本量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作者:茹福霞 [1] 黄秀萍 [2] 詹文韵 [3] 饶裕莲 [4] 陈小龙 [5] 胡旺 [5] 黄鹏 [6]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330006 [1]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江西科技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3]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南昌市湾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 [5]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6]
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19年40卷1期 42-45,50页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阅读障碍(reading disorder)定义为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神经系统障碍,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根据ICD-10).ADHD共病阅读障碍患病率为20%~40%,国内目前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ADHD共病阅读障碍的患儿更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等疾病,共病问题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共病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我们就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岳鑫鑫 [1] 王天姿 [1] 姚贵忠 [1] 程嘉 [1]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100191 [1]
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年52卷1期 98-101页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dynamics disorders in schizophrenia
摘要: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代谢与线粒体动力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障碍在神经发育中有重要的影响,与精神分裂症紧密相关.本文就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发育及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汪崇泽 [1] 费慧 [1] 孟美玲 [2] 谢帆 [1]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1] 201823,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 [2]
期刊:《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年19卷1期 91-95页
托吡酯致男性性功能障碍2例
Topiramate-induced male sexual dysfunction:a report of two cases
摘要:
2例男性患者(例1,30岁;例2,54岁)分别因症状性癫痫和偏头痛服用托吡酯治疗.例1托吡酯剂量第1、2周分别为50和75 mg/d,第3周起为100 mg/d.用药6个月后复诊,患者诉用药后癫痫未再发作,但用药2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和早泄,未中断用药,症状持续存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结果显示,IIEF-1评分为19分,IIEF-5评分为16分,诊断为性功能障碍.给予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托吡酯逐渐减量在1个月内停用.托吡酯减量2周后患者性功能障碍症状好转;停药后1个月症状消失,IIEF-1评分为28分.例2托吡酯剂量为50 mg/d,服药2周后出现性欲减退和勃起困难,IIEF-1评分为23分.因该药治疗头痛有效,患者在头痛发作时间断服用,性欲减退和勃起困难症状持续存在.
作者:刘津毓 [1] 陈晓倩 [1] 王文杰 [1] 李春华 [2] 倪健强 [3] 薛群 [3] 徐敏 [3] 方琪 [3] 胡小伟 [1]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15006;苏州大学医学部第一临床学院 215006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215006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15006 [3]
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年21卷1期 72-74页
焦虑障碍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Anxiety disorder complicated with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analysis of 1 case
摘要:
目的 分析焦虑障碍病人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措施.方法 对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收治的1例焦虑障碍病人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病人因"睡眠差、心发急、诸多躯体不适感2个月,加重15 d"入院,诊断:焦虑障碍.给予常规抗焦虑治疗16 d,病人情绪仍不稳定,并突然出现心急、烦躁不安、胸闷、胸痛,经动态监测心电图、急诊冠脉造影示:病人右冠脉中段闭塞;之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病人胸闷、胸痛症状消失;然焦虑依然明显,转入精神科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阿普唑仑"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周后随访,病人病情平稳.结论 焦虑障碍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及病情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降低病人住院期间的意外发生.
作者:李万文 [1] 梁丽 [1] 童庆好 [1] 王昆 [1] 何进舟 [1] 余万庆 [1]
作者单位: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安徽 六安,237000 [1]
期刊:《安徽医药》2019年23卷4期 722-7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