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因兔得名,源于古老而朴素的故事,兔腰部受伤常食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伤渐愈,人们尝试以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人服用,疾患之人腰伤亦愈,推断黄丝藤可治腰伤病。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如细丝,于是给其取名“兔丝子”。由于她是草药,就又在兔字头上冠了草字头,便是今天的“菟丝子”。这味源于兔子智慧的药,其爱情亦坚贞浓烈。

1.png

爱情于人于植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菟丝子亦是。她身材纤细妖娆,着一身明黄衣,有着少女的爱美之心,星星点点镶缀着几朵粉白的小花(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有花,花冠白色),天生妩媚,风一摇随之动,一种柔弱的美迎面而来,令人生怜——这是她长大后的模样。没有遇到爱情之前,菟丝子灰头土脸,埋头在地下不言不语,闻到爱情的气息才破土而出(秋季菟丝子果实成熟,其种子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落入土中休眠越冬,翌年3-6月间温湿度适宜时萌发出土,形成丝状菟丝子),让她醒来的“他”,就是她的寄生宿主。若春暖花开时宿主没有出现,菟丝子只会蜷曲成一团继续长眠(类球形,不易以指甲压碎,质坚实)。钻出地面的她看到身旁不止一个“他”,怎么选?菟丝子知道自己的一生短暂(一年生寄生草本),爱情于自己是一生中最大的美好,自己生来纤细娇弱,自是天生喜欢强壮,优胜劣汰也是自然法则,身材强壮的植株是菟丝子的首选,这样的选择,他们的爱情才能持久(孱弱的植株因菟丝子的缠绕、汲取养分,会枯萎死掉,长在农民伯伯豆田里的她会使得大豆减产,是农民伯伯的祸害,妥妥的“豆阎王”)。

菟丝子找到了意中人,沉浸在甜蜜里的她们紧紧相拥,缠缠绵绵互诉衷肠,这时的菟丝子从她那纤弱的茎丝上伸出一个个的尖刺(形成吸器),钻入宿主体内,吸器进入寄主组织,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大约5-6天菟丝子自断其根,向死而生,以茎缠绕彻底与宿主融为一体。

2.png

菟丝子幼芽一旦缠绕于寄主植物,其旺盛的生长需求就会源源不断的汲取宿主养分,弱小的宿主会因此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强壮的宿主会呵护菟丝子短暂的一生,任她攀援和蔓延,陪她一起迎接春天的绿,享看夏天的繁华,收藏秋天的金黄……爱情就是这样,明知有毒,却仍拥你入怀抱,明知你是我的毒药,我却甘愿饮鸩止渴!菟丝子模样柔弱,却追求着“向死而生”的爱情!惊天动地!

《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云: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唐本草》云:菟丝子,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篮、 麻、蒿上。旧言下有茯苓,上生菟丝,今不必尔。菟丝子喜欢强壮的宿主,却不一定是高大的松树,她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也不高,适应性较强。平原、荒地、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尤其喜欢寄生豆科植物,所以有个别名“豆寄生”。《名医》有曰:生朝鲜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暴干。陆玑说:今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古人的描写简而极美!

3.png

菟丝子首载于《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后《唐本草》亦载:味辛、甘,平,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今《中国药典》2015版载: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用沸水浸泡,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性味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肝肾不足,目昏耳鸣。脾肾虚泻。白癜风(外用)。菟丝子牢牢抓住爱情的样子使得她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止泻,爱情里的快乐又使得她眼睛明亮美丽动人,故而明目。爱情的力量于人于物都一样!菟丝子是平补阴阳之品,但偏于补阳,且带涩性,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
烂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所贵能舒卷,伊用蓬生直。
                                                    ——— 南北朝谢朓《咏菟丝》

爱情里的心如乱麻、千千情结只有爱情里的人才懂得……愿世间所有美好的爱情都能执子之手,终伴一生。

作者简介

王丽英 笔名米兰,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学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