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已有大约60年的用药历史[1]。因其治疗范围受限,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存在较大的用药安全风险,也使医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最近几年,不断地有新型的抗凝药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这些新药可以不用监测凝血指标,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新型口服抗凝药几乎完全在肝脏部位进行代谢清除,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出去,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禁用,但华法林依然需要服用[2]。华法林是世界上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口服抗凝药,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静脉血栓患者使用该药后疗效的个体差异比较大,需定期查血凝指标,并在专业治疗静脉血栓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否则可能造成静脉血栓复发,静脉血栓控制不佳,血栓再加重或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3]。开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决定是需要评估其对每一位患者的危害和利益。此评估应考虑到患者的医疗、社会、饮食和药物史,教育水平和以前的治疗[4]。在开始使用前,对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通知他们出血的症状和体征,饮食的影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剂量错误时应采取的行动。华法林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NR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接受定期的血液检查。

作用机制

1.png

华法林(coumadin)的化学结构为3-(α-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钠盐。华法林通过抑制羧基化酶合成,干扰了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中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从而发挥抗凝效应[5]。上述凝血因子的N端谷氨酸羧基化为Y-羧基谷氨酸,进一步与游离的Ca+结合才会具有凝血活性,华法林正是阻断这一过程的进行,起到抗凝作用。在华法林的作用下,同时也会减少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这样可能会产生一定促进凝血的作用,但是华法林抗凝血的作用依然明显大于促凝作用,在绝大多数的条件下发挥着抗凝效应。不同剂量的华法林给药会直接影响其对凝血因子羧基化合成的抑制程度,给药治疗剂量时,其减少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转化为活性形式的数量将占到约30%-50%。华法林给药后一般在一天内便可出现抗凝血的作用,但效应峰值可能延迟至用药后的3-4天出现。研究表明使用抗凝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已有的血栓栓子继续扩大蔓延和避免出现继发性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适应证静脉血栓栓塞

在进行骨科或非骨科的大型手术时,可能会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通常是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对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风险较高的骨科大型手术则需要采取延长预防措施,用药华法林直到术后的2-4周,并且控制INR值在2.0-3.0范围之间。在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时,华法林的用药时间不得低于90天,还有易出血患者、外科手术等,抗凝疗程均要达90天[6]。华法林在非常小的固定剂量(1mg/d)下就可起到预防导管手术后造成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7]

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防治肺栓塞(PE)以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首选方案为使用抗凝药,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延伸以及复发,并且已经存在的血栓可以被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8]。半衰期短、起效快的抗凝药比较适用于深静脉血栓与肺血栓的预防,尤其是围术期,通常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方式给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长期治疗时应使用华法林和肝素或者小分子肝素进行交换持续用药。 由于黄种人更容易发生出血状况,因此要求INR值小于3.0[9],口服华法林的时间不要少于3-6个月。Prandoni等[10]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反复形成DVT、PTE、遗传因素引起的DVT等高危患者应适当延长抗凝时间,甚至有些患者需要终身使用抗凝药物。原发性近端静脉血栓、恶性肿瘤集聚血栓患者的5Leiden基因型为纯合子,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中缺乏抗凝血酶3蛋白C、蛋白S[11]

风湿性瓣膜病

刘媛等[12]比较华法林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与标准强度抗凝治疗,从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发现,在国人当中两者效果相当,INR比值维持在1.8-3.0之间是安全的。俞经生等[13]随访了3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发现当INR在1.8-2.5之间时,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会减少,不但可以较好的预防血栓栓塞还可以减少出血,使术后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王志伟等[14]研究结果表明当INR在1.76-2.50之间时,抗凝引起的出血发生可明显减少,而且血栓栓塞发生率增加的并不明显,但当INR<1.75的时间过长,进行了二尖瓣瓣膜置换和双瓣瓣膜置换过的患者,其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会升高;当INR大于2.51时,会增加出血率,他们认为在长时间的抗凝治疗过程中,2.0<INR<2.5时较安全。若只做了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时1.76<INR<2.20之间比较好。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或有栓塞病史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合并窦性心律且左心房>55mm或已明确左心房血栓患者也应进行抗凝治疗,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强度要根据瓣膜的位置、类型及其它的栓塞危险因素来决定,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服用华法林的时间至少是3个月,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终生的。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药物的应用

从危险分层的数据得知,在房颤治疗指南方面,美国和欧洲各有千秋,根据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现状,更倾向于采用CHADS2评分体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EF在40%以下、高血压、75岁以上、糖尿病各1分,卒中、TIA2分)来综合分析系统性血栓栓塞以及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0分的患者可以不服用抗凝药,1分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2分及以上患者在口服华法林的同时,还需保持INR目标在2.0-3.0[15-17]之间,治疗房扑和房颤的抗凝方法基本一致。房颤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房颤这方面,华法林被誉为基石[18]。Cervera与Chamorroc[19]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应用华法林使INR维持在2-3之间时,抗凝强度明显,但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不过出血均为轻度,并未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其安全性易被患者接受。Ahman与Vidal[20]将阿司匹林,华法林和安慰剂均用于房颤患者进行了对比,华法林组出现缺血事件的概率均低于其他两组,且华法林组的脑出血事件亦未发生。Shen[21]等研究显示,服用华法林时,亚洲人脑出血风险大约是白种人的4倍。在临床中,老年人患者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很高[22],Meta分析结果表明,华法林能大大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和抗血小板的药物相比而言,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用华法更能有效的减少卒中的发生同时又不会引起出血风险增加。

心腔内血栓

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目前心腔内血栓的患者需要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2.png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

欧洲多个研究显示年龄超过60岁且服用华法林的时间超过半年的心梗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事件率明显降低[23]。Saczynski与Spencer[24]研究表明与上述结果相一致,即口服华法林可以使脑卒中再发生率下降60%,心肌梗死的再发率下降50%。如患者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血管疾病例如稳定性冠心病的时候,对于患者单独服用华法林行二级预防时,其效果应该与服用阿司匹林的效果相当。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同时应用进行抗凝时,其治疗效果可能不会起到协调促进作用,反而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建议单独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应采取短时间的三联治疗方案,3种药物分别为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指南要求所有患者在联合用药期间要进行出血的评估,加强监测,控制INR在2.0-2.5范围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心房纤颤患者,若在冠脉内安放的是金属裸支架,建议运用三联药物治疗1个月,若是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依维莫司、他克莫司)需要应用三联药物进行3个月的治疗,而紫杉醇支架需要应用三联药物进行6个月的治疗。出血概率高并且置入裸金属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应采用三联治疗方案抗凝4周,对于出血概率低但血栓形成风险高的患者需要三联治疗6个月,三联治疗结束后改为双联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直到手术后满1年,1年后待冠心病病情稳定后仅服用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

心房颤动的复律

复律是通过高能电脉冲或者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消除心脏快速的异位节律[25],复律时很可能会引起血栓脱落,血栓随着血液的流动最终至靶器官,导致栓塞的形成。如对心房颤动的时间超过了48小时且仍没有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复律前需要服用华法林3周,同时使INR值控制在2.5左右,允许在2.0-3.0范围内。为了防止心耳处收缩恢复异常,造成新的血栓栓塞形成,因此复律成功后应继续使用抗凝药物4周。如房颤复发或突发其他异常状况,如卒中、房颤复发危险等并发症,则建议患者长期进行抗凝。房颤急性复律取得成功后,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可以交叉着使用3-5天,直到INR符合标准,接着继续抗凝治疗4周。

3.png

颅内出血后的抗凝治疗

部分患者给予抗栓治疗后可能会引发颅内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等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时,建议在出血急性期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且不得少于1至2周。华法林药效的纠正可以合理性的应用维生素K和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剂或新鲜冰冻血浆。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选择抗血小板类药物来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如脑卒中发生率小、脑淀粉样血管病出现风险高、神经系统有功能障碍的患者等。高危血栓栓塞患者如果需要重新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应当从初次颅内出血后的7-10天开始用药。

孕期抗凝治疗

由于华法林可以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所以建议孕妇在孕早期(前3个月)停用华法林,在此期间可以选择肝素类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已有相关文献报道,比较了瓣膜血栓和华法林胚胎病差异后,建议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孕期的4-9个月期间仍可以继续服用华法林,至孕40周予以计划引产,产后可以正常母乳喂养。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时,要注意肝素的测定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的监测。

华法林的剂量和调整

采用华法林作为抗凝血药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短板——治疗的窗窄,因此该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以及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都与它的抗凝作用密切相关。因为个体各不相同,因此导致该药物在临床上的效果也不相同,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在临床上应用时,都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应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来矫正患者所需要的剂量,一般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检测。现在对于部分医院来说,都可以使用INR即时检测技术(POCT)—提取患者的一滴血检测,并且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大大简化了检测的流程。在临床的实验中得知INR最佳的值应维持在2.0-3.0,在这个范围内,会使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发生率降到最低[26-31]。因华法林可能会使患者出血的几率增大,所以在临床上用药之前和用药过程中都应对患者出血的几率做一个评估预测,以便可以根据此预测作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在国际上有着很多的评估预测标准,但是目前公认的最佳的是HAS-BLED评分系统(高血压,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卒中史、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年龄≥65岁各1分,INR波动较大1分,药物、酗酒各1分),根据该评价标准结合实例,得分在2分以下,其出血的概率很低;如果评分在3分以上,那就表明患者出血的风险会很大。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上述的评价标准也不是完美的,要综合分析,例如某一患者,他的HAS-BLED评分很高,但是其抗凝血治疗的适应证—CHADS2评分≥2,遇到此种情况时,医者需要作出更加精准的评估预测,制备更加严谨的治疗方案。对于这类患者,起始使用的华法林剂量就要比正常人低,同时要加大其检测频率。

初始剂量

华法林半衰期长,给药剂量不同,出现抗凝作用的时间也相应有所变化,起效时间约2-7天不等。已有许多研究比较了不同初始剂量的华法林(2.5mg、3mg、3.15mg等)对非瓣膜性房颤和深部静脉血栓的患者在给药后达到稳态的时间和安全系数,所得的结果有所不同[32-37]。一般黄种人对华法林较为敏感,只需要较低初始服用剂量和维持量就可以达到防治目的,中国人心房颤动的抗栓研究报道中显示华法林每天的维持剂量在3mg左右可以保持INR指标在2-2.5之间波动[38],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有所衰退,因此他们所需的维持剂量相对较低。患者(如慢性房颤)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抗凝方法,建议去门诊给药,负荷剂量或过度用药不但不能快速发挥疗效起到保护作用,还将会增加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的风险,应杜绝此种给药方式[39]。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华法林剂型有两种规格,分别为2.5mg、3mg,我国人的初始给药剂量建议在2.5-3mg之间,一般在3周左右达到目标值。华法林用药不当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必须注重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患者适当调节华法林的初始剂量,如孕妇、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损患者,应将初始剂量适当调节到1.5-2mg之间。肝素类药物与华法林联合治疗5d以上,可以起到迅速抗凝的效果,当达到INR指标后维持超过2d时,就改为仅用华法林即可[40]。房颤复律等则需要这种“桥接”治疗法。

4.png

剂量调整

根据实验资料可以得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其体内的INR值都会有变化,一般来说,在服用前4天,患者的INR值一般都不会超过规定值,所以在这期间没有必要每天都要检测INR,建议需要检测的时间可以根据人体具有的差异可选择在服药后4-7天内的任何一天做检测,然后根据监测的结果来调整接下来需要服用的华法林的剂量以及与下次的监测值做一个参照。一般来说,在服药1周后,最多可能有一半的人达到INR的规定值。有些患者可能在服药4天时,就已经达到规定值,那么针对这些患者,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服用华法林的剂量,但是需要增加监测的频率。如果患者服药后连续两周可以达到规定值,并且INR测定值是在目标值左右晃动,不偏离,此时就可以将检测的频率降低至1周1次,等检测结果发现其病情稳定后,检测频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可以1个月检测1次。对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如病情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检测的频率可以是1个季度检测一次。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是服用其他的药物,导致病情的不稳定,出现这种状况后,应当自觉增加检测的频率,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所需的用药量。值得注意的是,调整用药剂量,需要是连续测定的INR值低于或超过规定值时才可以增加或降低华法林的剂量,测定一次或者两次高于或低于规定值,不影响药物的使用量。此外,在调整使用华法林的剂量时,由于每日服用的剂量相对较小,再加上此药物的代谢周期长,所以为了精确,一般都是按照每周服药量来调整。按照规定,如果患者的INR检测结果低于或者高于规定值,那医生可以升高或者降低其服药量的5%-20%,在调整服用剂量后,要增加检测的频率,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情况。著名医学家许俊堂等[41]人为了患者的安全起见,要求患者在使用华法林之前进行INR检测,在使用了3天后也要进行检测,如果此时发现患者的INR<1.5,那需增加药剂量3.5mg/周;如果INR>1.5,那么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改变药剂量,一周后,再次测定INR,如果该测量值是在规定值左右,那么就可以认为此药剂量适合该患者,但为保险起见可以增加药剂量7mg/周。对于患者而言,所服用的华法林的药剂量要根据INR的检测结果来确定。

影响INR的因素

INR值往往受多方面影响[42]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由肝药酶主导。机体对华法林的代谢因不同个体的酶基因多态性而表现出不同,使其临床效应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显示,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以及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的基因多态性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民族及种族的差异在CYP2C9和VKORC1基因突变频率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我国汉族人群对华法林剂量相比于西方人群更为敏感[43]。近年来,学者们指出,CYP2C9、VKORC1、载脂蛋白E等基因多态性都可能是影响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的因素。

年龄、性别等因素

年龄是华法林使用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能力逐渐减弱,华法林的清除率也随之减少;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华法林的敏感阈值在不断降低[44,45],故老年人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情况也较多见。所以当华法林应用于老年人时,要酌情减少用药剂量,老年患者的年龄每增加10岁,其剂量就相应的降低8%,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情况;与此同时,性别的不同,华法林应用时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中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在其凝血指标允许范围内,其华法林维持剂量较男性患者明显要低[46]

5.png

疾病和病理状态因素

当机体肝功能异常、心衰伴肝充血时,凝血因子合成量减少,增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而当机体营养不良、手术创伤等状态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时,华法林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相应的抗凝血作用显著提高[47];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在机体发热、甲亢时会出现分解代谢增加,敏感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情况;而维生素K在机体腹泻、呕吐等情况下会出现吸收减少情况,从而增强其抗凝血作用;此外,血脂水平对华法林的抗凝功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48-49]

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华法林抗凝血作用可受到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①如大剂量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效学相互作用能够抑制环氧化酶作用,阻碍血小板凝聚,使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但易发生出血[50];②药代动力学互相作用:利福平、抗酸药等可影响华法林的吸收导致其抗凝血作用减弱;胺碘酮、氯霉素、阿奇霉素、西咪替丁、奥美拉唑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等能够抑制CYP2C9,减缓华法林代谢,增强其抗凝血能力;③中药影响:研究发现,丹参、黄连、当归、黄柏等中药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由于这些药物含有抗血小板活性成分,联用时能够增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而人参皂苷则相反,可减弱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51]

饮食和生活习惯因素

华法林抗凝血作用是通过干扰维生素K循环利用而得以发挥,因此当患者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时,患者的维生素K吸收量会收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生活中动物肝脏、绿色蔬菜、蛋黄等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血效果;而长期烟酒的摄入能够使肝药酶活性增加,也会大大降低了华法林的抗凝血效果[52-53]

合并出血的处理

INR和出血危险性密切相关。因为此药一旦服用过量易引起的副反应较剧烈,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度原则,在没有测定凝血酶原的前提下,慎服本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服用本药治疗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华法林服药的剂量。

在治疗期间,医者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可能出血的部位,例如口腔、鼻腔、泌尿部位、以及排泄部位;此外为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在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开刀手术。如遇到不得不进行手术的情况,那么对于服用华法林很长时间的患者来说,可以在手术前使用冰冻的血浆或者静脉注射维生素K,利用拮抗的作用来降低华法林药效;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是否需要在手术前停止使用抗凝的药物是必须要评估的[54];对于急诊的患者,需要将INR降至1.6以下,并且需要合理的安排日常活动,避免容易导致损伤的活动以及过度的劳累。根据以往的病情记载,可知当4<INR<5时,出血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增加;若>5,那出血的几率就会急剧增加。根据INR引起出血的几率以及出血的危险性,可以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停止使用华法林,必要时采用肌注或静脉射维生素K、使用凝血酶原浓缩制剂或输入新鲜血浆等。

治疗值<INR<5.0,又无出血状况。在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服用华法林的剂量或者停药一次,然后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这样可以调整INR恢复到目标值。

5.0<INR<9.0,患者没有出血或者是没有高度危险的出血状况时,可以停用华法林一次或者两次,等到INR变化到目标之后,再重新根据要求服用华法林;如患者有高危出血的状况,那么应该停用华法林一次,并且需要应用拮抗剂,例如:口服维生素K1(1.0-2.5mg)来改善出血倾向。 在需要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治疗,需要迅速降低INR的值,此时可以服用维生素K(2-5mg),使24h内实现INR的明显降低,若在此之后INR值依然非常高,可继续口服维生素K1(1-2mg)来达到目的。

INR>9,且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此时可服用3-5mg的维生素K1来降低此值,时间大概需要在30天左右,必要时可重复用维生素K1。

INR>20,或者患者出血非常严重时,此时除了需要静脉注射10mg维生素K之外,还需适当输注新鲜的血浆或者使用凝血酶原浓缩物治疗。必要时,可以每隔12小时静注维生素K1次。

如果患者出血量已危及到生命或者是使用的华法林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剂量,那么除了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来治疗外,此时还要静脉注射维生素K,注射量为10mg,必要时重复注射。

维生素K剂量比较大时往往会使华法林产生抵抗作用。因此当再次使用华法林的时候是要联合肝素一起治疗的,一直等到维生素K的作用被逆转过来,患者重新恢复到可以对华法林的治疗起反应。

当INR的检测值在3-4范围内时,可以根据情况,患者可停止使用药物2d;当INR的检测值大于4时,可使患者停药1周。为治疗出血,可能会导致使用的维生素K过多,就会在肝脏内积累,导致人体对华法林可能出现1周以上没有反应。如果INR的测量值在治疗范围之外,对于血栓、血凝能力较强的高危患者来说,如果出血停止了,出血原因也得到了纠正,就可以使用华法林,如果出血的状况一直没有缓和,那么可以将目标值INR往下调0.5。

结语

日前对于抗凝血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血栓在人体内形成,导致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同时又不能出现血流不止的状况。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药物-华法林的治疗窗窄,容易受到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运动、饮食等。因此在使用该药物的过程中,应与医者多沟通尽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指导。指导患者应该根据医嘱,按照所需的药剂剂量服药,切不可私自改变药剂量,并且还应注意在服用本药期间亦不可私自服用或者中断其他药物,例如丹参、当归、水杨酸盐等,注意饮食健康,不要喝酒。在使用该药物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不受到外界创伤导致出血的事件发生,同时还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测INR。如果忘记服药,应当在当天尽早的补服,禁止在次日服用双倍的剂量,在测量INR时,建议早上空腹检测,以便在检测结果出来后,可以根据此结果更准确的来确定华法林的剂量应该加大还是减少。由于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与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正好相反,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要摄入一定量的含维生素K的食物,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要避免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此外还应该注意与医生多沟通,把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例如头晕、腹泻、皮肤红肿等症状告诉医生,以便可以及时的调整服用量,同时也要求患者牢记自己的服药剂量,如果更换药物剂型则尽量按同剂量更换,与此同时进行INR检测。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例如手术,需要暂时停药,应和医生商量,经医生同意后方可停药,在结束之后,应尽早恢复用药并进行INR检测。

当今社会虽然有很多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都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拮抗药物,并且价格昂贵,因此可以说华法林在该方面是不可替代的,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华法林都将作为我国抗凝血治疗的主选药物。因此掌握好华法林的治疗范围以及加强检测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Sandor SS. Treating Thrombosis in the 21st Century[J].N Engl J Med,2003,349(18):1762-1764.

[2] Yeh CH, Gross PL, Weitz JI. Evolving use of new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Blood,2014,124(7):1020-1028.

[3] 郝旭红.浅谈华法林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0):130-131.

[4] Jaffer A, Bragg L. Practical tips for warfarin dosing and monitoring [J].Cleve Clin J Med 2003;70:361-71.

[5] Hirsh J, Fuster V, Ansell J,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guide to warfarin therapy[J]. J Am Coll Cardiol, 2003,41:1633-1652.

[6] 康俊萍.华法林临床应用要点[J].中国医刊,2014,49(01):11-14.

[7] 袁云华,沈流燕,刘丹.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313-313.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5):22-24.

[9] 杨培,吴庆华.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复发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区间选择[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3):215.

[10] Prandoni P, Piovella C, Spiezia L. Optimal dur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J].Indian J Med Res,2011,134(1):15-21.

[11] Buller HR,Agnelli G,Hull RD,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J]. Chest,2004,126(3 Suppl):401S-428S

[12] 刘媛,余细勇,钟诗龙,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调 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242—2245.

[13] 俞经生,葛建军,周正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9):820—821.

[14] 王志伟,徐明星,计乐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4):484—485.

[15] Anderson JL, Halperin JL, Albert NM, et 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Compilation of 2006 ACCF/AHA/ESC and 2011 ACCF/AHA/HRS Recommendation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2013,127 :1935-1944.

[16] Camm AJ, Kirchhof K, Lip GYH,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Eur Heart J, 2011,31(19) : 2369-2429.

[1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等.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1) :36.

[18] 郭继鸿.心房颤动的新理念(续)[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6):457—467.

[19] Cervera A¸Chamorro A.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cardiac embolism[J].Curr Cardiol Rev,2010,6(3):227—237.

[20] Ahman R,Vidal HO.Battle of oral anticoagulants in the field of atrial fibrilation scrutinized from a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al world)perspective[J].Thromb J,2011,9(1):12

[21] Shen AY,Yao JF,Brar SS,et a1.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risk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mong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7,50(4):309—3l5.

[22] 李小鹰.老年房颤患者应规范华法林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 (2): 8.

[23] Clagett GP,Reisch JS.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 bolism in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J].Ann Surg,1988,208(2):227—240.

[24] Saczynski JS,Spencer FA.Twenty-year trends in the inci— dence of stroke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orcester Heart Attack Study[J].Arch Intern Med, 2008,168(19):2104—2110.

[25] Poller L Jespersen J, Ibrahim S.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N Engl JMed,2009,361(12):1139-1151.

[26] 孙艺红.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与监测[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7,27(9):657 - 660.

[27] 蒋文平,朱俊,戚文航,等.如何对待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7):483-486.

[28] 赖敏.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7.29(4):499 - 500.

[29] 踪雏广,梁维基,李信健,等.华法林预防非辫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1):38-40.

[30] 朱平辉,何华,刘晓惠,等.非瓣膜病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刺量研究[J].中国医刊,2008,43(1):36-37.

[31] 昊延庆,程晓曙,吴清华,等.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拴塞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9):551.

[32] 朱平辉,何华,刘晓惠.非瓣膜病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研究[J].中国医刊,2008,43(1):36-37.

[33] 邹全林,刘晟.非瓣膜病房颤抗凝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3:145-146.

[34] 吕海芹,周文,杜长江,等.华法林的临床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6):423-425.

[35] 尹喜娟.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计量选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25(8):11- 12.

[36] 鲍渝霞,高荐辕,付荣明.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不同初始剂量INR值变化的调查[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6):262-264.

[37] 刘艳霞,王祖禄,张红,等.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合适起始剂量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4):4085-4087.

[38] 胡大一,张鹤萍,孙艺红,等.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95-298.

[39] Harrison L, Johnston M, Massicotte PM, et al. Comparison of 5 mg and 10 mg loading doses in Initiation of warfarin therapy [J]. Ann Intern Med, 1997,126:133-136.

[40] 胡大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76-82.

[41] 许俊堂,胡大一.华法林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4,39(10):43-45

[42] 那开宪.应重视华法林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5):1-3,6.

[43] Tang M, Wu E, Lan YY, et al. Role of warfarin pharmacogenetic testing in clinic practice[J]. Pharmacogenomics,2010,11(3):439-448.

[44] 黄智勇 . 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2011,17(3):449-451.

[45] 张彦丽,王景红,顾媛媛,等. 华法林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 中国药物警戒,2011,8(1):41-45.

[46] 钟伟,周舍典,彭俊,等 . 影响华法林疗效诸因素的综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29-31.

[47] 王宽,王东,郑柳颖,等 . 观察ROC曲线用于评估非瓣膜心房 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5):323-325.

[48] 刘俊,徐航. 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效果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9):1021-1024.

[49] 娄莹,谢爽,刘红,等. CYP2C9 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效果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3-5,41.

[50] 项海燕,唐燕华. 新癀片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89-3190.

[51] 彭娟,谭胜蓝,周宏灏,等.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和个体化用药.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169-172.

[52] 殷硕,于月,郭兴蕾,等.中药对华法林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概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3):327-334.

[53] 魏萌,陶宜富,叶飞,等. 房颤患者华法林初始剂量及出血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1):83-87.

[54] Wysokinski WE, McBane II RD. Periprocedural Bridging the Management of Anticoagulation [J]. Circulation, 2012, 126 and 486-490.

作者简介

袁慧 硕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二(2) 主管护师,自201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心外科从事护理工作。